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刘恕①,字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1)道(    )(2)遗(      )(3)悉(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2)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刘恕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遂与外人 间隔                             阡陌 交通  _____________     
              不知有汉   _____________        不足 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        
              水尤 清洌     _____________         乃记之而                        
              之     _____________           不足 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 
              蒹葭 苍苍     _____________          寤寐 思服   _____________     
              窈窕 淑女     _____________         屋舍 俨然                        

              芳草鲜美                  

            • 3.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的意思。

              ①即刮目相待_______         

              当涉猎_______ 

              鲁肃过寻阳_______         

              ④卿今者才略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⑤,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⑥,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致士:纳贤士  ⑥见事:被侍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有千里之能     ②欲与常马等       ③不以其道      ④执

              ⑤臣古之君人     ⑥君之            ⑦以报君         ⑧今王欲致士      

              (2) 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执策而临之                      D. 而捐五百金

              (3)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3)隗且见事⑥,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4)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

              《桃花源记》(选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②麻枲之属___________

              ③停数日,辞去___________________暮,与老人同出__________

              (2) 翻译选文中划线语句


              (3) 第一段选文的开头描写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请你就这部分内容写几句评注性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及好处)。



              (4) 第一段选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第二段选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5) 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6)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 6.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 大丈夫   诚:真正,确实
              B.以顺为 者      正:准则,原则
              C.独行其            其:代词,自己的
              D.富贵不能             淫:迷惑
            • 7.

              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 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               赴:奔赴
              B.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              辞:离开
              C.公子 一开口,如姬必许诺         诚:如果
              D.公子遂 晋鄙兵进                 将:率领
            • 8.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画线的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 夙夜忧叹(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释】 ①迂叟:作者自称。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相羊:徘徊,盘桓。③柅(nǐ)遏止


              对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杂然而前 者       陈:摆开。
              B.宴 之乐。非丝非竹       酣:畅快。
              C.射者中, 者胜      弈:下棋。
              D.太守 谁        谓:为,是。
            • 10.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

              ③厚币:丰厚礼品。        ④饰诈:作假骗人。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 王(       )

              (2)时时而进(        )

              (3)自子之 即墨也(       )  

              (4)之万家(       )

              (2) 用“/”为【乙】中下列一句话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文中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