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酵母菌是否存在两种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图1:装置一和装置二(新鲜的酵母与5%的葡萄糖溶液制成酵母发酵液,简称酵母液):


                                                  图1                                                                                             图2


              (1)装置一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 。

              (2)若只有有氧呼吸,装置二红色液滴不动,装置一液滴___________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装置一液滴左移,装置二液滴___________

              (3)此小组的同学还想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释放的能量是否差不多,又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图2):此学习小组设置装置1和装置2的实验属于_______(填“对照”或“对比”)实验,这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记录实验结果时观察的指标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 2.

              回答下列关于呼吸与光合有关问题:

              Ⅰ: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呼吸作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细胞中的________水,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

              (2)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____(左或右)移动。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应是_______________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一个装置,该装置的金属网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_,其他部分与原装置相同。

              Ⅱ: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株叶面积

              (cm2

              总叶绿素

              (mg·g-1FM)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自然条件

              2860

              1.43

              15.04

              187

              弱光条件

              3730

              1.69

              4.68

              304


              (1)实验中需用___________提取叶绿素,再测定其含量。

              (2)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使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__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___________(CO2或O2)的利用能力。

              (3)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黄瓜植株株高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弱光下植株光合产物向茎分配增多所致。为验证以上假设,需测定黄瓜植株各部分的_________,若测定结果为实验组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对照组,则支持上述假设。

            • 3. 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活性良好的小麦种子在水中浸透,然后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X液面位置与Y液面位置调至同一水平,下表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每小时的液面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1

              2

              3

              4

              5

              6

              7

              8

              9

              X液面位置

              5.0

              7.0

              9.0

              11.0

              13.0

              14.5

              15.5

              15.8

              15.8

              15.8

              (1)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X液面变化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现象可以判断,实验7个小时后种子进行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液面不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装置中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的,需设置另一个相同的装置,该装置除试管内金属网上需要放置__________________的同种种子外,其他条件与上图装置相同。

            • 4.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物质A是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释放的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有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4)玉米入库贮藏前需晒干,这是为了抑制____________。

              (5)小麦长期被水淹会出现烂根现象,与之相关的代谢过程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6)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设该装置编号为Ⅲ,装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a___________

              d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动

              d_____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请写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 6.

              有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请根据题目的要求做答。

              (一)甲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培养液(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等实验材料和用具,按装置I所示安装好,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

              (1)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实验,请指出另一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II)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 I

              装置 II

              1

              ________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________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________

              ________

              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当装置I的氧气非常充足而装置II在无氧条件下时,发现装置I每分钟移动了9个单位,而装置II每分钟移动了2个单位,则每分钟装置I中酵母菌消耗葡萄糖与装置II中酵母菌消耗葡萄糖之比为                   (忽略物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乙兴趣小组做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某水草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将该装置置于不同光强下得到如下表实验数据,其中每格对应气体变化量是10μmol。

               

              光强

              (μmol.m-2.s-1

              右侧刻度变化

              (格/h)

              0

              -2

              50

              +6

              100

              +12

              150

              +18

              200

              +18

              (4)装置中水草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__μmolO2.h-1,分析表中数据,在光强100μmol.m-2.s-1,装置中水草每小时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___μmol。为了实验数据更为精确,在实验实施中应如何设置对照组来校正物理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 8.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无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                     

              ②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


            • 9.

              “小篮子法”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其原理是利用Ba(OH)2溶液吸收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实验结束后,用草酸溶液测定残留的Ba(OH)2,从空白和样品两者消耗草酸溶液之差,即可计算呼吸过程中释放CO2的量。具体步骤如下



              (1)按如图组装好测定装置,此过程中碱石灰的作用________。

              (2)称取萌发的小麦种子装于篮内,同时加入约0.05mol/L的Ba(OH)2溶液20ml,立即塞紧。此过程中溶液表面会形成BaCO3薄膜,为此,需要不断________,有利于充分吸收CO2

              (3)1h后,迅速取出小篮,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立即重新塞紧瓶塞,把滴定管插入孔中,用标准草酸溶液进行空白滴定,直到红色刚刚消失为止。记录________。

              (4)________,作同样测定,以此作为对照。

              (5)结果计算:呼吸强度(CO2mg/gh)=(V0-V1)×1/种子鲜重(g)×时间(h)式中;若V1为发芽的种子耗用草酸的体积(mL),则V0为________。

            • 10.

              某同学利用以下装置测定生物细胞呼吸方式,现准备了锥形瓶,瓶塞,小烧杯,滤纸,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小麦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并组装成如图的3套装置:

              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一些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若干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整个装置密封,并放置到20℃恒温环境中培养。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      __。
              (2)甲装置内的气体变化,引起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化,墨滴右移。显然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装置用来测定发芽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另一种气体体积变化,则乙装置锥形瓶内小烧杯中应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右移量)为X,乙装置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左移量)为Y,则装置中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比值为__________。
              (5)为了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应对丙装置作相应处理:锥形瓶中加入___,小烧杯内加入___,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同时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如果丙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左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