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人员对处于生长期的某绿色植物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将叶片按不同比例做完全遮光处理,在适宜光照下检测为遮光叶片的CO2吸收速率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完全遮光叶片的叶肉细胞产生[H]的细胞器是    ,[H]的作用为    ,与为遮光叶片相比[H]的含量    (高、低、相等).
              (2)随遮光叶片百分率增大,未遮光叶片光合速率    ,淀粉含量减少,是因为遮光叶片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适未遮光叶片光合产物输出量    
              (3)根据以上实验分析,植物栽培过程中,摘除部分花、果实等非光合作用器官,叶片中光合速率    ,淀粉含量    
            • 2. 如图图甲是某作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该作物叶片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1)该作物叶肉细胞内能为细胞主动运输吸收K+提供ATP的生理过程有    (用图甲中数字表示),A表示    .图中过程⑤实现的能量转换为    
              (2)由图乙曲线中,当植物生长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时,b点向    移动.
              (3)若乙图中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上升5℃则d点将向    方向移动.
              (4)研究表明,植物严重缺水会使叶绿体变形,进而影响光反应过程,据此推断最可能是叶绿体的    被破坏,光合能力不能恢复.
            • 3. (2016•漳州一模)生物呼吸作用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比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熵表示:呼吸熵(RQ)=
              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呼吸作用吸收的O2
              ,为了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熵(只考虑有氧呼吸),现准备了3只锥形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小麦种子、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并组装成如图所示的三套装置.
              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一些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整个装置密封,并放置到20℃恒温环境中培养.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    
              (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已消毒)的呼吸作用,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滴向右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    .
              (3)甲装置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小麦的呼吸熵,由此还要利用乙装置来测定发芽小麦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请将下面主要的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②用同质量的小麦种子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与上述实验相同的操作;
              ③测出    
              ④再计算出CO2释放量.
              (4)若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X,乙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滴移动量)为Y,则呼吸熵计算式为:    .如果呼吸熵小于1时,说明呼吸底物中含脂肪.据此可判断出干重相同的油菜和小麦种子在萌发时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为油菜种子    (大于、等于、小于)小麦种子.
              (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实验测量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应对丙装置作相应处理:锥形瓶中加入    ,小烧杯内加入    ,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同时记录相同时间内的读数变化.如果丙装置的墨滴在实验后向左移动量为Z,则氧气实际消耗量应为    
            • 4. (2016•陕西一模)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图为青蒿叶肉细胞中两结构及物质转移示意图,如表为生理状况相同的幼苗在黑暗或3klx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O2的变化速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对问题: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O2释放速率(mg/h)0.961.732.523.243.863.12.72
              黑暗下02吸收速率(mg/h)0.460.760.981.512.453.13.29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结构乙的    上,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为保护色素,要加人的化学药品是    ,图中结构甲中嵴的作用是    
              (2)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    ,b    (填“可以”或“不可以”)代表葡萄糖,因为    
              (3)根据表推测,图中结构甲中酶的最适温度    (填“低于”、“等于“或“髙于”)结构乙中酶的最适温度.探究3klx光照条件下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应该设计的实验是    
              (4)在3klx光照、30°C条件下幼苗叶肉细胞中物质b的转移途径是    
              若每天用3klx的光照射幼苗12h,当温度为表中    °C时,幼苗生长最快.
            • 5. (2016•威海二模)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空气、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或幼苗的重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6天之前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若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第6天测得种子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比为l,则大豆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强度为    .若H18O参与大豆种子的有氧呼吸,则此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    ,该实验方法是    
              (2)若第10天大豆种子均萌发成幼苗,则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10天后大豆幼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3)第11天大豆幼苗叶绿体产生的O2的移动方向是    
            • 6.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常用于科学研究.某小组在注射器中加入3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9mL空气后加塞密封(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加.请回答:

              (1)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会逐代减少.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种变化,通常用    染液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    色.
              (2)吸取少量培养后的培养液,滴加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溶液颜色变为    ,则说明气体体积增加是由于酵母菌进行了    (“有氧”、“无氧”或“有氧和无氧”)呼吸.
              (3)为排除气体体积增加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应在实验时增设一对照组同步实验.请描述对照组的设置    
              (4)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
              甲装置乙装置
              A1A2B1B2
              有色液滴不动有色液滴左移5个单位有色液滴左移5个单位有色液滴左移10个单位
              现利用甲(A1,A2)、乙(B1,B2)装置各两套进行实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分别测量等量蓖麻、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情况,所测数据如表所示,则属于测量蓖麻种子的装置是        ,蓖麻和玉米种子的呼吸商分别是        
            • 7. 研究人员为探究温度和光照对某种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将吸足水分的莴苣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光照处理后,立即放入黑暗的培养箱里恒温(分别为20℃、30℃)培养,第7天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如下表:
               处理条件
              发芽率(%)
              温度
               黑暗 光照2h 光照4h 光照6h 光照12h
               20℃ 95.5 95.7 97.5 97.5 97.5
               30℃ 0 0 3 76 88
              (1)实验前可利用TTC染色法侧种子的活力,原理是无色的TTC染液接受了种子胚细胞有氧呼吸第    阶段产生的[H],被还原成红色.染色处理后胚为    (无色,红色)的种子为无活力种子,不会发芽.
              (2)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合成    催化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首先在细胞内    (场所)中被分解,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去向是    
              (3)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对该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表现为    .莴苣一般于秋季种植,若要在夏季育苗室中播种,从节能减排角度考虑,可采取    措施来提高种子发芽率.
            • 8.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使用一定方法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图二为内膜与F0-F1颗粒物局部结构图.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    .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及其他结构分离的方法是    .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脱氧核糖核酸 b.丙酮酸 c.葡萄糖
              d.胸腺嘧啶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2)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    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    
              (3)图二所示的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该结构的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依次    (与内膜的位置关系),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4)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有跨膜H+浓度梯度条件下,含    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    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 9. 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花生种子萌发初期的呼吸方式并测定呼吸速率.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步:取萌发天数相同的花生种子若干,分别置于如上图所示的测定装置中,并编号甲、乙.
              第二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保存一段时间,测定甲装置中红色液滴左移的速率为m,测定乙装置中红色液滴右移的速率为n.
              (1)请根据该小组的实验现象判断,这批萌发种子进行的呼吸方式为    ,总呼吸速率可以表示为    ,此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    
              Ⅱ.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量花生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有机物变化,得到如下数据:

              (2)据图分析,当花生叶片所处温度为    ℃时,CO2固定速率最大,数值为    mg/h.如果昼夜恒温,白天光照10小时,图中所示温度中,从积累有机物角度分析,最适合花生生长的温度是    ℃.
            • 10. 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下列回答.

              (1)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        
              (2)图1中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填序号).
              (3)写出过程①②的总反应式:    
              (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    ;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