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南通)小家鼠的黑毛与白毛受一对基因A、a控制,3组亲本杂交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组合亲本子代表现型
              黑毛雌鼠黑毛雄鼠白毛雌鼠白毛雄鼠
              白毛(♀)×白毛(♂)001516
              黑毛(♀)×白毛(♂)8889
              黑毛(♀)×黑毛(♂)141245
              (1)控制小家鼠毛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    定律.
              (2)组合③子代中黑毛小家鼠的基因型是    ,它们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白毛小家鼠所占的比例是    
              (3)小家鼠的正常尾与弯曲尾受另一对基因B、b控制.黑毛正常尾雌鼠与黑毛弯曲尾雄鼠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2. 鸡的皮肤颜色(由A、a控制)分为黄皮肤和白皮肤,鸡羽毛生长速度性状(由B、b控制)分为快羽和慢羽,为了探究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子代表现型
              亲本组合
              雄鸡雌鸡
              纯合黄皮肤快羽♂
              纯合白皮肤慢羽♀
              白皮肤
              慢羽
              白皮肤
              快羽
              (1)正常情况下,鸡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Z染色体的数量是    条.
              (2)鸡的肤色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    ,控制羽毛生长速度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后代白色快羽鸡的基因型是    
              (3)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    
              (4)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白色快羽鸡的性别是    ,比例为    
              (5)研究发现鸡的生长速度的相关基因中还有一个等位基因Bn,羽毛生长速度极慢,为研究它与B和b的显隐性关系,现选一只带有Bn基因的雌鸡,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鉴定,则所选的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种.
            • 3. 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问题.

              (1)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    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图1表示对雌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由图分析,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眼是由    导致的.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d,在纯合(XdBXdB、Xd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若棒眼雌果蝇(Xd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进行杂交,则F1表现型有    种,其中雌果蝇占    .若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XB的基因频率为    
            • 4. (2016•淮南一模)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材料.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其刚毛和截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有关问题:
              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1)刚毛和截毛性状中    为显性性状,根据杂交组合    可知其基因位于    (填“Ⅰ片段”、“Ⅱ-1片段”或“Ⅱ-2片段”).
              (2)据上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二的亲本基因型为    ;杂交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为    
              (3)若将杂交组合一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中截毛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5. Ⅰ.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 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 或UGA )

              (1)图1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    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    个氨基酸.
              Ⅱ.图2为某家族患神经性耳聋和腓骨肌萎缩症(CMT)两种疾病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
              (2)图2中Ⅳ-6为家族中最先发现的患者,研究人员对    进行了调查后,绘制出遗传系谱图2.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是    ,该家族中,只有Ⅳ-2、Ⅳ-4、Ⅳ-5患神经性耳聋,其原因是    
              (3)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家族CMT的遗传方式为伴X显性遗传(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Ⅲ-4、Ⅲ-5、Ⅳ-4的突变基因可能来自     (填“父方”或“母方”).Ⅲ-5的基因型为    (神经性耳聋用基因A-a表示).若Ⅳ-4与一位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婚配,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 6. 果蝇翅型(裂翅和非裂翅)和眼型(棒眼和圆眼)分别受两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雌、雄果蝇均有各种表现型,研究发现某种纯合的翅型幼体会死亡(XA Y和XaY视为纯合)某研究小组随机选取一只裂翅棒眼雌果蝇和一只裂翅圆眼雄果蝇交配产生F1,F1成体中,裂翅棒眼:非裂翅棒眼:裂翅圆眼:非裂翅圆眼=2:l:2:1.
              (1)根据杂交结果可判断    翅为显性,(A/a)基因纯合时翅型幼体会死亡.
              (2)单独分析每对基因的位置,翅型基因A、a可能    (填下面的选项).
              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3)假设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棒眼对圆眼为显性,则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F1中裂翅棒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4)若已确定A、a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果蝇,现有一只红眼裂翅雄果蝇(XR Y ),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它的基因型,应选择表现型为    雌果蝇与该果蝇交配,然后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子代果蝇的性别要求通过眼色来识别)
              ①如果子代红眼果蝇为    翅、白眼果蝇为    翅,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    
              ②如果子代    ,则该雄果蝇基因型为XRaYA
            • 7. 黑腹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现有野生型(纯种)红眼果蝇和野生型(纯种)白眼果蝇做下列实验:红眼雌与白眼雄的正交实验中,F1全部为红眼;白眼雌与红眼雄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
              (1)果蝇的眼色性状中,    为显性;正交实验F1的后代重新出现白眼的现象叫    
              (2)正交实验F1的基因型是    ;将反交实验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红眼:白眼的比例是    
            • 8. (2016•邯郸一模)如图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若F2中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的比例为    ,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探究该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控制翅型基因的显隐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II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只涉及亲本II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该自然果蝇种群中的    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变现型并统计数目.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后代    ,则该卷翅个体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②若后代    ,则该卷翅个体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3)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II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II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F1成活个体中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    
              (4)果蝇的红眼(R)和百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    
            • 9. 果蝇的野生型眼色有红色、紫色和白色,其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当个体同时含有显性基因A和B时,表现为紫色眼;当个体不含有A基因时,表现为白色眼;其它类型表现为红色眼现有两个纯合品系杂交,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果野生型眼色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位基因A、a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
              (2)亲本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2中A基因频率为    
              (3)某小组利用上述实验中果蝇为实验材料,尝试选择不同的眼色的果蝇进行杂交,使杂后代中白色眼果蝇只戚雄性个体中出现.你认为说小组能否成功?    ,理由是    
            • 10. (2016•嘉兴一模)研究表明,果蝇的眼色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纯合时不产生色素,果蝇为白眼;显性基因B使色素呈紫色,不含显性基因B时色素呈红色.育种工作者选用两个纯系亲本进行杂交,F1中雌性全为紫眼,雄性全为红眼,F1的雌雄果蝇杂交获得F2(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述杂交结果推测,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A、a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是    
              (2)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有    中,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3)已知性染色体只有1条X染色体的果蝇(XO)为不育雄性.若上述亲本杂交时,F1中出现了1只紫眼雄果蝇.为研究变异原因,研究者对该紫眼雄果蝇进行了测交.
              ①若测交结果无子代,则很可能是由于    (填“P1”或“P2”)减数分裂时产生了    的配子;若测交结果有子代,则很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P1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含基因B的卵细胞.
              ②用遗传图解表示对该紫眼雄果蝇进行测交并产生子代的过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