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果实的形状有圆形、盘状和三角形三种,经研究分析该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为:A_Bb为圆形、A_bb为盘状,其余为三角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基因由A基因突变而成,A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有81个氨基酸,a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有75个氨基酸,这种变异的具体类型是 ______ ,a基因相对A基因至少减少 ______ 个碱基。A基因可突变为a1,a2,a3,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特点;
              (2)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取基因型为AaBb的圆形植株自交,F1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合三角形植株和纯合盘状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圆形植株,则亲本三角形植株的基因型是 ______ .
            • 2. 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为
            • 3.

              (一)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和________。

              (3)筛选高效菌株时,可比较单菌落周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

              (4)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其主要作用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微生物。设置⑥的目______________。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此操作过程中如何防止杂菌污染(至少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玉米为一年生植物.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图中的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5株,叶片绿色有335株.
              ①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变异.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    (能,不能)用测交实验.
              ③提取    的DNA,利用PCR技术进行特异性扩增,若能扩增出M(或m)基因片段,则证明假设2不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填“属于”或者“不属于”)变异.
            • 5. 基A编码酶A,当其发生突变时,其编码产物可能发生变化.表l显示了该基因四种突变编码的产物的变化情况.表2是突变2与突变前细胞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表1(与突变前的酶活性和氨基酸数目比值)
              比较指标突变1突变2突变3突变4
              酶活性100%50%10%150%
              氨基酸数目11小于1大于1
              表2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突变前突变后
              DNA:RNA:酶A1:5.4:21.71:3.1:11
              请分析回答:
              (1)突变1和突变2均可能是由于基因A中碱基对发生    而引起的.突变3可能是由于碱基对发生替换从而导致    .突变1所编码的产物没有改变的原因是    
              (2)分析表2可知,突变2细胞中突变基因2所编码的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较慢,除了因为该酶活性较低外,还可能因为细胞中    
              (3)真核生物细胞中常常出现一条mRNA上聚集着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 6. 某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均为黄花、易感病,一次在野外偶然发现两株突变株甲、乙,其中甲的表现型为红花、抗病(花色基因用A、a表示,易感病或抗病基因用B、b表示).研究人员将上述植株的4种基因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1)突变株甲的基因型是 ,突变株中乙的表现型可能是 
              (2)该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的分子量差异而实现的,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子量越大的样品,电泳距离越小,据此可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 所引起的.
              (3)请选择上述合适材料,设计一种最简便的杂交方案,以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并用突变株甲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表示.(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等特殊情况,现假设突变株乙开红花)
              ①实验步骤: 
              ②观察并统计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
              ③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
              预测实验结果结论分析
              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突变株甲的染色体与基因示意图
              (用线表示染色体,点表示基因)
              Ⅰ:  
              Ⅱ:  
              Ⅲ:  
              (4)请用遗传图解的形式,呈现第(3)题中后代出现表现型最多的结果 .
            • 7. 如图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解.据图作答:
              (1)图中①、②两处的碱基序列分别是 ; .
              (2)图中甲过程表示 . 乙、丙两过程依次属于 ;
              (3)从图中可以看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产生就是DNA上的 发生了局部改变,该病在人类少见,这说明DNA这种改变具有的特点.
            • 8. 如图是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请回答:
              (1)过程②称为 ,是以 为模板在细胞的 上进行的,翻译者是 .
              (2)过程③在细胞的 中进行,因为这一过程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这一改变称为
              (3)④上的三个碱基序列是 ,这一碱基序列被称为是缬氨酸的 ,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 种.
              (4)谷氨酸和缬氨酸的通式可表示为 .
            • 9. 用紫外线、激光等处理生物属于利用化学因素. ______ .(判断对错)
            • 10. (8分,每空1分)

              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解中,①是        过程;②是        过程,后者是在        中完成的。
              2.④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        ,转运缬氨酸的RNA —端的碱基是        
              3.比较HbS与HbA基因的区别,HbS基因中碱基为        ,而HbA基因中喊基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