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2.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3.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 4.
              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的开启
            • 5.
              如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 6.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为了研究神经细胞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在图乙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测量点.(轴突中已除去了原有的突触小泡).图甲是图乙中E处的放大.

              (1)当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 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后,会和⑥上的受体结合,引起⑥ ______ 的变化.
              (2)如表为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刺激B点后,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Ach浓度 C处(ms) D处(ms)
              0.1(mmol/mL) 5.00 5.56
              0.2(mmol/mL) 5.00 5.48
              0.3(mmol/mL) 5.00 5.31
              ①C处数据说明了 ______ .
              ②D处数据说明了 ______ .
              (3)兴奋在E处传导只能单向传递,主要原因是 ______ .
              (4)若在图丙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在F处给予适当的刺激,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记录仪的指针偏转方向和次数最可能是(方向) ______ (填“左”或“右”),(次数) ______ .
            • 7.
              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
              B.K+进出神经细胞的过程都需要能量
              C.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流量增加
              D.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后不会讲话
            • 8.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 9.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一般是糖蛋白;
              ⑤A、B一定是轴突,C一定是树突;
              ⑥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 10.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兴奋,此时神经纤维膜 ______ (填“内”或“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兴奋在神经细胞间通过 ______ 形式传递.
              (2)神经中枢内,由多巴胺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由胆碱能神经元参与形成的突触,以乙酰胆碱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引起多巴胺含量 ______ ,而乙酰胆碱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性起 ______ 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肌肉不自主震颤及肌肉僵直现象.
              (3)研究人员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有关,患者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此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动物实验,结果见表: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血清
              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 +
              (注:(1)MPTP是一种神经毒素,能够破坏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导致实验小鼠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
              (2)“+”表示出现抗原抗体反应,“-”表示无抗原抗体反应.)
              ①正常小鼠注射MPTP后,免疫系统的 ______ 分泌产生了抗MPTP的抗体.实验显示,该抗体能够与小鼠的 ______ 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②实验结果表明,注射MPTP的正常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表面蛋白 ______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帕金森病小鼠的抗体 ______ (填“会”或“不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
              (4)综上分析,帕金森病与神经调节及 ______ 异常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