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i    ii    
              对照组1iii    iv    
              对照组2同ii同ii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 2. 临床检验发现感染E病毒的患者体内白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另研究表明,药物X能有效增加白细胞数量从而对该病有一定疗效,但该药物能阻碍胆固醇的正常运输使血液中胆固醇偏高.为了验证药物X的作用,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感染E病毐生理状况不完全一致的实验动物若干只、药物X溶液(用10%葡萄糖溶液配制而成)、10%葡萄糖溶液、血细抱计数板、注射器、生化分析仪(测胆固醇) 等.(注:本实验给药次数、周期及病毒感染对淋巴细胞数量的波动均不考虑)
              (1)实验思路:
              ①取被E病毒感染的实验动物一只,培养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液,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统计白细胞数量,用生化分析仪测胆固醇含量并记录.
                  ;③    
              (2)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并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实验结果用“升高”“降低”“不变”表示数据变化)    
              (3)本实验选一只实验动物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而不进行分组对照的理由是    ,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    
            • 3.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疾病,为了研究某乙脑疫苗在机体内的免疫应答机制,某研究人员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注射一定量的乙脑疫苗,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并检测免疫指际.请问签问题:
              (1)研究人员取每组10只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应将    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发现实验组小鼠的存活数量    对照组小鼠,说明该乙脑疫苗具有免疫预防作用.进一步检测发现存活的实验组小鼠体内抗体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原因是    
              (2)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乙脑疫苗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作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    
              (3)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作为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B细胞分化为    ,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乙脑病毒结合,结合物会被    吞噬消化,从而阻止乙脑病毒    ,从而起到阻止乙脑病毒散播的作用.
            • 4. (2016•房山区二模)白细胞介素是一类淋巴因子.研究人员将人白细胞介素的基因导入到酵母细胞中,使其分泌出有活性的白细胞介素.
              (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白细胞介素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可作用于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细胞.
              (2)从健康人体外周静脉血分离得到淋巴细胞,于37°培养48h,提取细胞总RNA,生成cDNA.根据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此时需要加入物质与生成cDNA时所加物质不同的是模板cDNA、引物、    
              (3)用两种限制酶EcoR1与EcoR52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用    酶处理,形成重组载体.该载体与细胞膜上载体的化学本质分别是    
              (4)将重组载体导入酵母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菌液离心取    (上清液/菌体)进行产物鉴定.若要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活菌数目,常用的方法是    
              (5)利用纯化的产物进行细胞培养实验,可研究人白细胞介素对于    的作用.
            • 5.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几率明显增加,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图1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糖皮质激素对调节血糖也有重要作用,它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调节作用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

              (1)图1中①表示的物质是    .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②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影响该过程的主要因素有ATP、    
              (2)由图2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    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分泌抗体的    细胞的生成受抑制,从而抑制    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    升高.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    病.在临床中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    
            • 6.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细胞,判断依据是    .图2所示的反射弧包括    个神经元,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位于    中.
              (2)甲型HIN1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烧感冒发烧后饮水较多,此时会抑制下丘脑中的    ,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导致尿量增多,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3)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 7. (2016•衡水校级模拟)如图是流感病毒侵染后引起的人体免疫反应部分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是山RNA分子和蛋白外壳构成,该病毒合成其蛋白质外壳的场所为    
              (2)图示免疫过程为    免疫,图中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与之结合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    .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原体与     结合,使之失去对宿主细胞的侵染能力.
              (3)被流感病毒感染者往往会出现持续发热的现象,这一现象是由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致,在此过程中    (激素,答出2种)分泌量增多,使代谢增强.
              (4)科学家也加大疫苗的研发力度,假如人体注射疫苗产生免疫反应-段时间后,机体流感病毒,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 8. 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细胞生命活动.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B    ,C    ,D    
              (2)A物质的名称为    ,其本质是    
              (3)E物质作用于B细胞的部位是    ,使B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②表不C物质能够促进肾小管细胞    作用.
            • 9. 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组成的.过敏反应是指一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的人会对花粉过敏而有的人不会,说明过敏反应具有    的特点.
              (2)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为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以DNFB(-种引起过敏的物质)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DNFB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A组健康小鼠(对DNFB不过敏)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1.

              实验二:在对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从健康的实验小鼠体内分离淋巴结,研磨过滤,收集细胞悬液;体外诱导细胞分裂并培养24h后,统计细胞数量,计算细胞相对生存活力,结果如图2.
              ①胸腺是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图1中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    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    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②图2实验中设空白对照组是用    培养液培养细胞.分析图2该实验结果说明.
            • 10. (2016•潍坊模拟)分析图,回答问题.
              (1)若细胞B为胰岛B细胞,则物质A为    ,物质C的作用是    
              若细胞B为胰岛A细胞,则物质C将被运往    
              (2)若细胞B为T细胞,则物质A为    ,物质C在体液免疫中作用是    
              (3)在寒冷环境中,若物质C为甲状腺激素,则可间接影响其分泌的信息分子有    ,此时与物质B有协同作用的信息分子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