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假设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每年的增长率都不变,第二年是第一年的a倍,在理想状况下,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
              A.N0at
              B.N0ta
              C.tN0a
              D.aN0t
            • 2. 某实验小组探究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时间(天) 13 9 1011 
               数量(只/mL) 3641 57 129 146 153 168 191 232 225 224
              则该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  )
              A.232
              B.225
              C.224
              D.227
            • 3. 下列有关实验及科学史及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B.罗伯特森借助电子显微镜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观察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说明口腔上皮细胞为死细胞
              D.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有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观察细胞中DNA和RNA
            • 4. 如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在图a和图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布为10μg/L和30μg/L的培养液中的水蚤数目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改变可以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
              B.在有铜污染的锖况下,5天后甲、乙种群的抗铜基因频率都増大
              C.在有铜污染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铜污染的情况下,甲生态优势明显
              D.在铜污染加大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更明显
            • 5. (2016•温州一模)如图为矛隼在某地区70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无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在70年内数量呈周期波动
              B.前40年,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150只
              C.图中P点到Q点种群数量表现为指数增长
              D.病原物对该种群增长的抑制作用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 6. 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第5年后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
              D.第15年时野兔种群数量最小
            • 7.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研究了几种培养液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
              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
              草履虫培养液稻草液蜂蜜液淀粉液酵母液猪瘦肉汁
              一个视野中开始同时出现5个草履虫的时间4天8天一直没有8天3天
              9天后一个视野中草履虫的数量30-35个12-17个0个10-15个50-55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5种草履虫培养液的量应相等
              B.实验表明,稻草液中草履虫的K值为35个
              C.多次取样后观察得到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D.实验结果显示淀粉液不适合用来培养草履虫
            • 8.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
              B.使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K
              2
              水平,可获得最大捕捞量
              C.草原中,群落只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D.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等低等生物逐渐消失
            • 9.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其基本步骤是(  )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③提出合理的假设        
              ④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 10. 某池塘内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下列表格表示甲、乙、丙在池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个体数量
              水深(米)
              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0.51005010
              0.71206015
              0.92007020
              1.11208025
              1.31009030
              1.5010035
              1.709040
              1.908035
              2.10020
              2.3000
              A.该池塘内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物种甲分布在水深0.5-1.3米范围内,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生产者最可能是物种丙
              D.物种乙对物种丙种群数量的调节属于外源性调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