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第一次捕获M只鹿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发现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
            • 2.

              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 3.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艾蒿(株/平方米)

              5

              10

              6

              3

              1

              1

              白杨(株/100平方米)

              0

              1

              2

              4

              8

              8

              鼠(只/100平方米)

              0

              1

              2

              4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的含量,单位kg/(hm2·a)。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 __________最为喜好。

              (2)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3)用样方法调查该森林中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图示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结果是__________株。

            • 5.

              图甲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乙是图甲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J/(cm2·a),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6.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种群的K值

              C.直接影响野生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

              D.防治害虫时,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
            • 7.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北点地梅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8. 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诱杀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杀总数的比例上升
              B.该研究表明,杀虫灯的高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强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 9.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弱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10.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种群密度主要受到年龄组成、性别比例、________及________的影响。

              (3)若甲、乙、丙都是植物种群,则最适应当前环境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则与我国本世纪中叶后,人口状况趋势相似的种群是________;若甲、乙、丙是同一地域具有捕食关系三个动物种群,甲为初级消费者,则乙、丙的关系可能有________。

              (4)持续数年调查田鼠,其种群变化趋势与乙种群相似,但在一年内田鼠数量随季节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人为因素导致了某些大型肉食动物(如虎)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虎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