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子弹蚁为食.下图甲表示子弹蚁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如表是表示的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同化总量(1012储存能量(1012呼吸消耗(1012
              A900200700
              B1002575
              C15213
              D18612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数量呈    增长,图中的    时,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
              (2)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一子弹蚁一驼背蝇”,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    
              (3)该热带雨林中,有迷你的、小的、中等的和大型的子弹蚁.从进化角度分析,它们的形态多样性是    的结果.
              (4)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5)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2. 某实验小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表.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表 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
              单位:×106个/mL
               温度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24h 48h 72 h96 h120 h144 h 168h
               15℃0.8  3.03.8 4.6 4.0 3.2 2.8 2.5 
               20℃ 0.8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0.8 5.2 5.6 4.6 2.0 1.0 0.6 0.2
               30℃ 0.8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0.8 1.5 1.8 2.0 2.2 1.3 0.8 0.6
              A.本实验中存在对照
              B.在15~35℃温度区域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均先升后降
              C.在25℃培养条件下,种群数量出现了“S”型增长趋势
              D.在25℃的培养条件下种群能达到的K值最大,为5.6×106个/mL
            • 3. 如图表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未表示出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照射在植物上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曲线中bc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甲的增多
              D.此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中丙处于第三营养级
            • 4. 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被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a)],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山谷中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    型,种群增长率在    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    
              (2)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它的基础是    
              (3)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    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4)谷底盆地内人们开辟了多处农田,为了有效防治害虫,你建议不要使用下列哪种方法    :①连续多年使用同种杀虫剂灭杀害虫;②交替使用多种杀虫剂灭杀害虫.请说明原因:    
            • 5.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λt中λ指的是增长率
              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性
              C.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
            • 6.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7.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一下问题: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有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 次捕获40只鼠,全部标记,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    只/hm2
              (3)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
              1
              4
              调整到
              3
              4
              ,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4)给牧草施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乙.图中曲线Ⅱ表示    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    (填“高于”或“低于”)曲线Ⅱ的峰值.
              (5)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丙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K值得数据为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 8. (2016•温州二模)某时间段测得一自然种群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M
              B.该种群t1时自然增长率最大
              C.该种群所在群落t2时一定是顶极群落
              D.该种群净生产量在t2~t3期间的积累量为0
            • 9. 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
              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
              D.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
            • 10. 如表是某种植物迁入新环境后,种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
              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
              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
              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生物迁入该环境前后,可能引发该地群落发生一次次生演替
              C.当地环境可能更适合隐性性状的生物生存,若环境选择方向不变,若干年后A基因频率可能降至0
              D.迁入该环境后,该种群呈“J”型增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