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图1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图2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的A、B、C可统称为                 。根据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碳循环具有的特点有                                                     

              (2)请画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因素使得图2中的甲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水平,反映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某草原生态系统存在如图2所示的食物网,在甲同化能量为某一定值,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l:l调整为1:3,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约是原来的       倍(精确到两位小数),调整后丙的同化量会             (填“提高”或“降低”),原因是                                               

              (5)要调查此生态系统中野兔的数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但调查得到的数量往往比实际数量要高,可能的原因有                                      。经调查发现一年内野兔数量明显上升(且没有迁入、迁出),请你从种群的特征角度分析原因是                                        

            • 2.

              第一部分: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_______;

              (2)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所示;

              (3)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如_______图所示。

              第二部分:下图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a)],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D指的能量是               。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J/cm2·a。

              (3)B营养级不能得到A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                               (写两点)。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 3.

              某海岛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只。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年输入甲植物的能量,一部分在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储存于甲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                  

              (2)甲种植物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___________价值。

              (3)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750只,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4)金藻、角毛藻是某些虾和贝类良好的饵料,下面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

              若人的食物有2/3来自农作物,其余来自虾和贝类,则一个人每增加600 g体重,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生产者要提供___      _g的食物。

            • 4.

              生态学家对某农田在弃耕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了调查,下图表示该荒地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2)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图中________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除图中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3)生态学家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15%,由此可以构建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可能是________。由于某种原因,青蛙大量死亡,一段时间内植食性鸟的数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 5.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图丙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

              (6)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

              (7)若图丙种群数量变化呈现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若图丙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若图丙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__(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

            • 6.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不同的K值表示野兔种群在不同环境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为_____________。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 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C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中能量为1.5×109 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

            • 7. 35、(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2分)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至少存在______条食物链,蛇占有______个营养级。

              (2)对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而言,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2分)

              (3)如果大量捕蛇,鼠种群的K值会________,会引起农作物产量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如果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20%,则蛇增重1 kg,最多消耗绿色植物的量和最少消耗绿色植物的量分别为______。(2分)

              (5)(每空2分)在研究该农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包括_______

            • 8. (9分)下图甲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图乙和图丙所示的模型(图乙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                   

              (2)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3)检测表明,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4)图乙模型属于      (选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        

              (5)图丙表示与图乙相关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H和P曲线中代表害虫变化的是    

            • 9. (8分)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图乙表示图甲中B1种群数量的变化( K0表示B1种群在适宜环境下的环境容纳量),图丙表示图甲中B1的能量流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________。图甲中属于能量金字塔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成分C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B1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据图分析,B1的种群数量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变动。

              (4)图丙中,流经B1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流入B2的能量是________。

              (5)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增多,则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增强。

            • 10. (8分)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右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    ▲        ▲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    ▲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