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
              A.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多少
              B.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C.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树木、蝗虫的幼虫、鱼类的种群密度
              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
            • 2.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②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③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④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 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等距取样法,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单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B.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估算值偏高
            • 5.
              下列统计结果的误差产生原因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生物第二次被捕获的难度加大
              C.丰富度调查:装土样的塑料袋标记弄混
              D.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 6.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静置培养液上层取样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一定要进行预实验,预实验不需要太正式。

              ②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③浸泡法适用于生长素浓度较高的溶液,并且应在空气湿度较大、遮荫环境下进行

              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用的都是抽样检测的方法。

              ⑤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通过简易采集法,如利用诱虫器,把趋光,趋湿的小动物分离出来。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 8. 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土壤盐碱度及湿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C.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D.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
            • 9.

              下列关于进化与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生产者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10.

              在一片农田中,长有很多杂草,还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一农田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农田中,所有生物的集合称为______,整个农田属于生命系统结构的_______层次。

              (2)若要用样方法调查该农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取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同学们还对农田的土壤小动物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采用的计数方法是___________。

              (4)若农田被弃耕,小麦会被杂草所替代,以后还会出现灌木等,这种现象称为______,其分为两种类型,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