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2)害虫抗药性变异产生于农药使用      (填前或后)。由于农药的反复使用,害虫的抗药性状逐代积累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是定向的。

              (3)现代生物逬化理论认为,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     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2. (1)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cm)(株)
              a≤020
              b0<≤3062
              c30<≤10032
              d100<≤3006
              e>3006
              (2)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本地
              AA51%57%
              aa11%17%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    
              .判断的依据是    
            • 3.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水稻的生育期中,稻瘟病危害水稻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稻瘟病引起水稻病症主要有褐色病斑型和白点病斑型,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水稻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播种方式
              试验编号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褐色病斑型发病程度白点病斑型发病程度单位面积
              产量
              品种A品种B
              1单播60-++++
              2单播30-++++
              3混播33+++++
              4单播06+++-+
              5单播03++-++
              注:“+”的数目越多表示发病程度越高或产量越高,“一”表示未染病.
              据题干信息及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抗白点病斑型的水稻是品种    ,判断依据是    
              (2)设计1、2两组实验,可探究    
              (3)1、3、4三组相比,第3组产量最高,可能原因是    
              (4)稻瘟病病原体与水稻之间属于    关系.若实验田的水稻被某种鸟大量捕食而明显减少时,该鸟的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鸟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选填“偏小”或“相等”或“偏大”).
            • 4. (2016•上栗县一模)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按a曲线增长.但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资源和    都是有限的,种群达到一定数量后势必加剧    ,使种群数量增长受到影响,不能按a曲线方式增长.
              (2)除上述影响外,在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限制,如无机环境方面主要是    的影响,生物因素有        等.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按b曲线方式增长,最多达到K值为止,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    
              (3)此外,还有直接影响种群兴衰的两对变量,即该种群的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    而间接对种群动态变化起作用的.
            • 5.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0+1+2+3+4+5+6+7+8+9+10+11+≥12
              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6. 蝗虫灾害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重大危害之一,生态学家特进行试验来研究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该试验的因变量是 ,根据试验结果建立 模型.
              (2)对草原危害最大的蝗虫是 ,它与其它蝗虫的关系是
              (3)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 ,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4)禾本科植物是草场的主要牧草,冷篙和星毛萎陵菜是草场退化代表植物.以下为防治蝗虫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草原植物群落产生的影响.
              植物不同纺织方式下植物类群所占百分比
              用虫胆畏油剂进行的化学防治用绿僵菌进行的生物防治无防治措施
              禾本科植物45.360.652.3
              冷蒿32.60.671.32
              星毛萎陵菜4.360.370.81
              ①如长时间进行化学防治,会使草原经历 演替.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植物群落.
              ②用绿僵菌防治更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为使草原可持续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 7. 从“群体“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生命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控制有害动物,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 ,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该技术属于 (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机械防治”).控制虫害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 大熊猫种群的K值会变小. 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适度利用生态系统,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 8. 如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 ______ ,B表示 ______ 型、C表示 ______ 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______
              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 ;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
            • 9. 如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2)种群C的密度会 ______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 ______ (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 ______ .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 ______ (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 ______ (填代号).
            • 10.

              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下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空白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