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发现自然水域中较强的水流刺激有利于促进某些家鱼的产卵,其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对在静水繁育池中的家鱼注射           激素,可促进家鱼产生卵细胞。

              (2)M阶段的        期与N阶段的          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如对亲鱼的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成熟卵细胞,其原因是         

              (3)在自然水域中,繁殖期的家鱼常常          (选填 “逆流而上”或 “顺流而下”),则更有利于促进其产卵。

              (4)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可阻断雌激素与特定细胞的相应         结合,表现为         (选填 “抗雌激素”或 “类雌激素”)效应,引起鱼类性别改变。这将引起种群数量特征中        的改变,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 2.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 3.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目测估计法

              ②校园花坛中的狗尾巴草杂乱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③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④鸟类通过叫声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⑤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⑥近几十年来,人们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4.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无害)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 法,施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 ______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______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 ______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吸食 ______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______ .
            • 5.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合的是(  )
              A.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B.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代表出生或迁入
              C.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的丰富度降低
              D.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增加
            • 6.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蛾类的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B.蜉蝣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
            • 7.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B.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是数量特征、空间结构、种群密度、垂直结构
              C.草地中的草高度相差不多,因此草地只有水平结构而无垂直结构
              D.群落中包含多个种群,群落的种群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8.

              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e点种群数量与d点相比__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只个体,其中有3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__。

              (4)图3为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数量。

            • 9.

              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下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空白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某弃耕地存在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弃耕地发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过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