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
              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
              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
            • 2.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会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项目 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形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______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称为 ______ 。
              (2)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 ______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功能提高。
              (3)若野兔进入该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开始大量繁殖,当该种群数量为K值时,该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为 ______ 。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前提下,在种群数最为 ______ 时,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之差最大。
            • 3.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B.群落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C.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D.种群“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 4.
              为了改善某河流的生态环境,某市政府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豆瓣菜等植物种植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 ______ ;它还能抑制水中藻类生长繁殖,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
              (2)选择服装植物的豆瓣菜可以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维持生态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3)已知食草性鱼类的粪便中含14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2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60J,则吃食草性鱼类的动物最多获取的能量为 ______ J。
              (4)图2表示某底栖动物种群数量比值与时间(t)的关系图:
              当t为a-c时,该底栖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是 ______ ;当t为c-d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______ 。
            • 5.
              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
              B.某区域内的两种染色体数相同的植物共同构成一个种群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D.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数据中的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 6.
              科研人员对某地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进行了数年追踪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A-I表示群落逐渐发展到稳定时的不同阶段.图2是研究过程中构建的捕食者一猎物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信息能体现出的群落结构是 ______ .科研人员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 ______ .
              (2)图1中A~I阶段的演替过程属于 ______ .C~E阶段,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恢复力稳定性 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
              (3)图2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K值的数据为 ______ ,捕食者的数量为 ______ 时,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不具有向地性,茎也无向光性
              B.同种地雀分布在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环境完全相同岛屿上,长时间后不可能形成两个不同物种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K值
              D.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所以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
            • 8.
              图1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曲线图;图2为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观察到的一个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调查时每天定时取样,取出的样液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______ ;据图2分析,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 ______ 个/mL。
              (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1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______ 时,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微囊藻(一种蓝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 ______ 等资源(至少答两项)时存在显著竞争的关系。现代生物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较多的 ______ 类有机物。
              (4)现欲对这一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 (至少答两项)。
              (5)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21.2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 ______ kJ/(cm2•a),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 9.
              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λ为0
              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
              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1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
              B.“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C.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
              D.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是变化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