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问题:

              Ⅰ.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Ⅱ.研究人员将S1、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T2条件下,测得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中A与B所示:  



              (4)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6)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 在________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Ⅲ.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7)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mm。若计数得到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__________个。


              (8)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则:该同学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原理。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__________________个。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个)

              21

              17

              22

              20

              酵母菌数(个)

              102

              98

              106

              94

            • 2.

              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图中曲线分别表示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 3.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体现出完整的的食物链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为淤泥中的藻类
            • 4.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B.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C.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跳蝻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在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D.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多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5.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群落一旦形成,是稳定不变的

              B.人类活动对群落没有任何影响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取代

              D.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上,不可能有群落的演替
            • 6.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过程 ( )

              A.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藓
              C.地衣→藓→草本植物
              D.草本植物→藓→地衣
            • 7.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某一池塘的全部生物                

               ③亚马逊丛林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长白山上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③④①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8.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 9.

              某地由于围湖造田导致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实行退耕还湖工程后湿地面积不断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湖引发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农田的强
              C.湖泊中所有的水草构成一个种群
              D.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条食物链中,大鱼是次级消费者
            • 10.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