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叶章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入侵某苔原生态系统形成斑块.科研人员采用方法对小叶章入侵斑块进行群落调查,结果如表(注:表中“+”表示该植物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 高度(cm) 生长型 对照 轻度入侵 中度入侵 重度入侵
              高山乌头 20-40 多年生
              草本
              +
              藜芦 50-100 +
              毛蕊老鹳草 30-80 +
              大白花地榆 50-80 + +
              小叶章 60-90 + + +
              牛皮杜鹃 10-25 灌木 + + +
              笃斯越桔 10-15 + +
              (1)采用样方法调查小叶章入侵斑块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取的样方数量太少,易导致 ______ ;若要调查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需要统计 ______ .
              (2)调查结果显示,群落中无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作答).
              (3)以相邻的本地牛皮杜的群落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分析,科研人员发现,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灌木种类呈现 ______ 的趋势,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明显增加,在小叶章不同的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这表明小叶章入侵会使群落发生演替,这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______ .
              (4)流入供苔原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其余能量用于 ______ .该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差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 .
            • 2.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可能引起群落发生演替
              B.湖泊的演替不需要经过苔藓阶段就能演变为森林
              C.有土壤的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比没有土壤的地区快
              D.顶级群落出现后有机物产生量与消耗量基本平衡
            • 3.
              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 ______ (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 ______  防治.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 ______ ,进而影响种群的 ______ ,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 ______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 ______ 阶段.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该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______ 阶段.
            • 4.
              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与热带草原两类,我国草原主要属于温带草原.草原牧鸡是指在植物生长季节里于草地上放养家鸡,使其自由活动、采食、生长和繁殖,充分利用草地系统的植物茎、叶、种子、枯落物、植食昆虫等优良的生态资源,产出优质禽产品的生产活动.
              (1)热带草原常年高温,分为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雨季雨量常达1000mm以上,但旱季极为干旱.这样的环境条件使热带草原无法 ______ 为森林群落.
              (2)有人担心“草原牧鸡”所产生的鸡粪会改变土壤的C、N、P等元素含量和比例,进而对植物生长等造成影响.研究者选择了C、N、P作为计量土壤肥力的元素,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N是体现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缺N会使植物叶片变黄和严重影响产量.下列化合物含N元素的是 ______ .
              a.叶绿素         b. ATP          c.纤维素        d.淀粉酶
              ②图1、图2结果表明,鸡粪添加量对土壤C含量影响 ______ ,碳磷比和鸡粪添加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碳氮比同鸡粪添加量呈极显著 ______ 关系,氮磷比同鸡粪添加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 ______ 关系.鸡粪添加可以通过 ______ 提高土壤肥力,对退化草地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3)研究者测定了鸡粪添加对草原土壤pH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这一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 .
              (4)请写出鸡粪中的C元素再次被植物所利用的过程 ______ .
            • 5.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都具有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数量特征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的种群密度必将不断增大
              C.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
              D.不论初生演替、次生演替,最终都能进行到森林阶段
            • 6.

              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草原过度放牧后的演替
              B.荒凉岛屿上进行的演替
              C.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D.丘陵地带地震后的演替
            • 7.
              如表是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几年中的麋鹿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
              存活数(只) 44 54 66 78 96 122
              A.由表中可以看出,麋鹿的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大
              B.若自然保护区进行麋鹿放生,可能降低麋鹿的遗传多样性
              C.1991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大于1990年
              D.若自然保护区对外开放,有可能改变保护区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8.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B.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C.人类活动可能加速群落演替、改变演替的方向
              D.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一定会使群落丰富度增加
            • 9.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可西里的所有藏羚羊构成一个种群
              B.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C.在弃耕的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10.
              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
              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
              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