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表.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植物种类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非生物因素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3 5 9 风速
              蕨类植物 7 5 8 距地面1.5m的光强
              灌木 18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树 15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含氮量(mg/kg) 9.4 4.5 2.4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 ______ 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______ 现象.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 ______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______ 演替,演替将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直至达到 ______ 为止.
              (3)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 ______ 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 2. 如图是某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1)在该生态系统中沙氏变色蜥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沙氏变色蜥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 ______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另一部分被沙氏变色蜥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2)若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预测沙氏变色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将 ______ ,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______
              (3)当引入沙氏变色蜥的天敌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______  发生改变.
              (4)该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______ 能力.
            • 3. 根据课本知识填空: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 ______ 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兴奋是以 ______ 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3)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微量和高效、 ______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4)免疫系统除了有防卫功能外,还有 ______ 功能.
              (5)群落的 ______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6)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 ______
            • 4. 光呼吸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情况下吸收O2,将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分解产生CO2的过程.光呼吸是一个“耗能浪费”的生理过程,因此,抑制植物的光呼吸可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如图为光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羧化反应发生的场所是 ______ (填具体部位).分析题图可知,与光呼吸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为 ______ .光呼吸发生的条件是 ______ 和低CO2含量等.
              (2)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图中五碳化合物主要来自 ______ (填过程).研究表明,当叶绿体内CO2含量降低、O2含量升高时,光呼吸增强,叶绿体中高含量的O2主要来自 ______ (填具体部位).    
              (3)科研人员利用玉米和大豆探究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对两者的增产效果.
              ①若在玉米田中套种大豆,套种后的玉米田群落中的植物存在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 ______ 结构,有利于提高 ______
              ②亚硫酸氢钠可通过改变二碳化合物(乙醇酸)氧化酶的 ______ 来抑制该II的活性,从而抑制光呼吸的进行.已知喷洒的亚硫酸氢钠溶液的浓度远大于植物叶肉细胞中亚硫酸氢钠的浓度,这时亚硫酸氢钠进入叶肉细胞 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③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也能促进色素对光能的捕捉,喷施1m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后,大豆释放氧气的量 ______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______
            • 5. 请分析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的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春天的时候,牧草由黄变绿,引来了众多捕食的牛羊,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 作用,除此以外,生态系统的功能还包括 ______ ______
              (2)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以螺蛳为食),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______ 的结果.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______ ;修复后的南湖风景优美,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3)黄河口湿地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因黄河改道而成.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独特的生物资源,成就了黄河口湿地的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多种功能.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______ ,这些区域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 ______ 结构.
            • 6. 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妒鱼(主要捕食其他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见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是群落 ______ 结构的体现,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应有的生物成分是 ______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______
              (3)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变化的曲线为 ______ (填图中的字母),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生物量变化的曲线为 ______ (填图中的字母).
            • 7.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______ 演替;在这些群落类型中,动物分层现象最复杂、丰富度最高的是 ______
              (2)群落中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______
              (3)群落中 ______ 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的是 ______
              (4)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 8. 虽然人口增长过快能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但片面追永经济发展,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人口素质问题等,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題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1)“二孩政策”的实施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从而改变我国人口的 ______
              (2)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复杂,这显著提高了 ______ 还为动物提供了 ______
              (3)环境改善后不断出现狼群活动的报道,狼与兔子之间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的气味从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是 ______ .粪便量与摄入量之比般是狼 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兔子.
            • 9. 调查两相近池塘A、B的物种及种群数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两池塘内的物种相同,池塘A、B比较:从物种丰富度角度分析,结论是 ______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结论是 ______
              (2)若池塘A中的7种生物间存在食物关系且分属于四个营养级,则最高营养级最可能是物种 ______ ;池塘B中的优势种 ______
              (3)若池塘B中的5以7为食物,则5和7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和 ______
              (4)分析池塘A中鱼的习性发现,4和7生活在水的上层,6生活在中层,2和4生活在底层,这种分布在生态学上称为 ______ ,能够更好地利用 ______
              (5)一次性排入池塘B大量污水,导致多种生物死亡,该池塘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 ______
            • 10.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和植被过渡带,油松为该地区典型的树种.为合理地经营和保护林业资源提供依据,研究人员对秦岭某区域油松林进行了调查.

              (1)此区域自上而下分别为乔木、亚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四个层次,形成了群落的 ______ .在对植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时,需要统计各层植物的 ______ ,且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植物选用 ______ 适宜的样方.
              (2)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阴坡与阳坡油松的年龄结构,结果如图l.年龄结构是指 ______ .从图可推断,该地区油松的年龄结构属于 ______ 型.
              (3)通过凋查,研究人员绘制出油松的死亡率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油松阴坡比阳坡整体死亡率 ______ ,可能原因是阴坡与阳坡 ______ 条件差异大.其中阳坡油松以 ______ 年为周期呈现死亡率高峰,发生这种波动的原因是每当油松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______ ,引起植株大量死亡.依据上述研究,林业人员可确定油松砍伐的合理时期,有效提高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