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43.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 2.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
              C.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 3.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将某草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进行不同放牧承载实验,五年间进行相关数据的调查统计,获得如下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不同放牧承载导致草原群落结构发生不同的改变

              B.禁止放牧可能导致草原植物间竞争程度加剧

              C.轻度放牧导致单位时间内草原物种数量产生剧烈的变化

              D.重度放牧降低了单位时间内草原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                      
            • 4. 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
            • 5.

              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相关问题:

              Ⅰ.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Ⅱ.研究人员将S1、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T2条件下,测得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1中A与B所示:  



              (4)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6)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 在________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Ⅲ.甲、乙、丙三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甲、乙两同学先配制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

              (7)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计数板方格总边长为1mm,涂抹厚度为0.1mm。若计数得到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_______________个。


              (8)乙同学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ml培养液混匀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则:该同学模拟了种群密度调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原理。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大约__________________个。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视野4

              红细胞数(个)

              21

              17

              22

              20

              酵母菌数(个)

              102

              98

              106

              94

            • 6.

              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GP

              463

              63

              11.6

              R

              96

              18.8

              7.5

              未利用

              293

              29.3

              5

              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发生改变。

              (2)从表中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表中的___________(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

              (3)由于生活污水的排放,池塘中的N、P含量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降低,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

            • 7.

              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__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系统某种大型飞行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部分被标记的生物被捕食,则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5)假设沙氏变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动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两条食物链(其他动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中的能量不变,将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沙氏变色蜥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 8.

              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麦田里的垂直结构非常明显,所以对光能利用比较充足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不同作物品种
            • 9. 下图1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
                    

                                              图1                                                                 图2

              Ⅰ、请根据图1回答第(1)(2)(3)题: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           (生态系统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              成分。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是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Ⅱ、请根据图2回答第(4)(5)题
              (4)图2所示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对能量的        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__。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                                          
              (5)请写出图2所示的一条食物链               。据图可知,农作物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10. 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
              A.热带雨林
              B.苔原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