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年) 1 2 3 4 5 6 7 8
              鼠种群数量(只) 18900 19500 14500 10500 9500 9600 9500 9600
              X种群数量(只) 100 120 200 250 180 170 180 170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在第四年,X种群数量最多的原因是种内斗争最弱
              C.鼠和X为捕食关系,第9年若鼠群发生疫病大量死亡,X种群数量也会下降
              D.鼠和X为竞争关系,X种群数量增加时,鼠种群数量会减少
            • 2. 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自由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査其他啮齿类动物的数目时,若标记物脱落,估算值将偏大
              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
              D.本实验证明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了竞争,并限制了他们种群的大小
            • 3.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下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丙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属于    增长模型,图中的    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     ,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                           

              (3)热带雨林中有迷你的、小的、中等的还有大型的蚂蚁,它们的形态多样性是       的结果。

              (4)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填字母);分析图丙,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变化情况是增加还是减少:           。       

              (5)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丁所具有的成分外,还应该具有的成分是                 ,图丁中鹰与蛇的关系是           ,若鼠大量减少,短期内鹰的数量会            (填“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g。

              (6)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在某次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过程中,若个别鼠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                      (“偏大”或“偏小”);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              。对酵母菌计数,常用              法,计数时,直接从静置的培养原液中取样的操作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操作是                                   

            • 4.

              在一实验室中,进行了两类细菌对食物竞争的实验。实验中,测定了第I类细菌在第一代(Zt)存活期间混合培养中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与第I类细菌在第二代(Zt+1)存活期间混合培养中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中,实线表示观察到的Zt+1和Zt的关系,虚线表示Z(t+1)=Zt时的情况。在较长的时间里,第I类细菌和第Ⅱ类细菌会发生什么情况(   )

              A.第I类细菌和第Ⅱ类细菌共存
              B.第I类细菌和第Ⅱ类细菌共同生长
              C.第I类细菌把第Ⅱ类细菌排除掉
              D.第Ⅱ类细菌把第I类细菌排除掉
            • 5. 某生物科研小组调查某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绘制了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随时间的推移物种①逐渐消失,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 
              D.图中b→c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为相对稳定与其耐受弱光有关
            • 6.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kg,至少需要A为325kg
              B.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d、e
              C.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D.图中A和E的关系互利共生
            • 7.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 8.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水稻是一个种群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9.

              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桔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红圆蚧而抑制其爆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
              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 10.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______________ _____,输入此鱼塘的能量形式有________,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 _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 ___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