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前不久,印尼火山喷发大量岩浆形成火山岩。预测若干年后,该火山岩上可着生草本植物。下列有关这一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该过程通常不出现地衣和苔藓植物

              C.人类活动会影响该过程的方向和速度   
              D.该过程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 2.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B.群落就是由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各个种群组成
              C.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 3. 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初级演替?(   )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 4.

              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能会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可来自无机环境或生物群落
            • 5.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6. 某一弃耕农田经历了“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增加
              B.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会逐渐提高
              C.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基本相同
              D.演替过程中,常绿阔叶林中的针叶树种被常绿阔叶树种完全取代
            • 7. 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甲地和乙地最终都会演替为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会一直增多
            • 8.

              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

              A.
              B.
              C.
              D.
            • 9.

              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

              B.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老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化学信息
            • 10.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 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

              样地

              编号

              植物种类

              simpson多样性指数

              薇甘菊覆盖度(%)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引入前

              引入后

              1

              22

              25

              0.88

              0.97

              72

              65

              2

              16

              21

              0.71

              0.86

              92

              75

              3

              20

              26

              0.85

              0.98

              75

              62

              (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其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_____(增加、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______,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___________率升高。

              (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演替,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使______按照不同于自然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