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 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②这种鱼在 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④若在 t2 时种群数量为 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⑤若该鱼是杂食鱼类,以水草和植食性鱼类为食,则该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若其食物中水草和植食性鱼类各占一半,该鱼体重增加 1 公斤,最多需水草________公斤。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和食物条件。


              (3)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 演替。

            • 2.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3.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变化   
              B.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C.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D.成熟阶段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相对稳定
            • 4.

              下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图3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的甲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
              (2)种群丙在b、c、d、e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时期_____________。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则F、D、B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为了提高E的产量,农民在田问施放某种物质,该物质能够吸引大量昆虫为其传粉,这是化学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果污染加重,会使农田变为荒地。若干年后,又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这种演替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功能综合农业生产体系。请据图回答: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___________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气中的碳以     _____________   形式进入该生物群落的农作物中,并以     __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猪、鸡等动物利用。
              (6)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
            • 5. 图甲是某生态农场物质、能量利用途径部分示意图,图乙表示能量流经猪群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果树处于苗期的果园,为除去单子叶杂草,可否选用图丙 d点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为除草剂? ______.对果树修剪、整枝,是为了解除 ______,有利于侧芽的萌发、生长.
              (2)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玉米植株,保持温度、CO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O2的释放量(如图丁).请据图分析回答:
              ①请分别描述 abc所处的生理状态: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②由图丁可知,若在光照强度为8千勒克斯时,光照12 h,再黑暗12 h,交替进行,则玉米能否正常生长? ______.原因是 ______.
              (3)图乙中A表示猪的摄入量,D表示猪自身的呼吸消耗量,那么C中能量的去向是流向 ______和被 ______利用.
              (4)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若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固定了5×108KJ能量,蚯蚓从农作物获得的总能量为1.2×107KJ,那么猪和鸡可以从农作物获得能量共 ______ KJ.
              (5)燃烧沼气为鸡舍增加照明时间,可以增加产蛋量,这说明种群的 ______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6)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___.
              A.通过增加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可以使能量传递效率得到提高
              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D.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6.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为_________________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_____________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能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生物防治措施为_______________。

              (4)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kg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1.6×104kJ,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 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

            • 7.

              下列关于群落及其结构、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

              C.如果时间允许,气候适宜,弃耕农田可能形成树林

              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 8.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  灌木林(丛)→乔木林(森林)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填“大”或“小”)

              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 9. 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自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 1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_____的_____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其中碳元素是以______ 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而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始终与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______中的物质可以被______反复利用,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______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了无机物.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营养结构逐渐复杂化.
              (4)若生产者固定了100kJ的能量,理论上图中小型食肉动物可获得的能量范围为______kJ.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