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为调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数量,在田鼠种群相对稳定时初次捕获了36只,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了144只,其中被标记的为12只,已知该草原的面积为10km2.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适用于蚯蚓和蚜虫
              B.标记物应当尽量明显以便于再次捕获时对数据的统计
              C.布氏田鼠的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密度为43.2只/km2
              D.大量诱杀雄性布氏田鼠会影响种群出生率
            • 2.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及盗猎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甚至濒临灭绝。自九十年代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藏原羚的数量得到恢复,植被亦得到有效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藏原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自羌塘自然保护区成立后,藏原羚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为调查保护区中藏原羚的数量,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只藏原羚,放归后,第二次捕获9只,其中有标记的6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km2。                  

              (2)藏原羚所同化的能量中只有极少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绝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3)狼能够依据藏原羚留下的气味去猎捕,藏原羚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羌塘自然保护区受到轻度污染后很快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调节。

            • 3.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         
              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D.诱杀害虫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 4.

              福寿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我国引入后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一些地方的秧苗遭到啃食,农作物减产。福寿螺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亚马逊河流域,由于鸟类、鳖等与福寿螺之间形成了           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福寿螺的                  

              (2) 福寿螺在我国野外由于缺少     而迅速蔓延,此时期其种群数量增长类似于                    型曲线。欲调查福寿螺种群数量,一般采用          法。

              (3) 研究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有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如图是放养中华鳖后,福寿螺卵块的数量变化情况。

              ①                         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此时,成年(生殖期)福寿螺的数量会明显减少。

              ② 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8~9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_。

              ③ 实验结果证明:                         

            • 5.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 6.

              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①为年龄组成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 7. 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 8.

              如图是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t4时是捕获该鱼的最佳时间
              C.t0—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D.影响t1和t3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 9.

              某研究小组对长江边一片弃耕农田进行调查,发现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中,且有零星的灌木分布,并观察到草丛中有青蛙、老鼠、蛇、螟蛉、蜾赢等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农田中进行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该群落中碳元素以________形式传递。

              (2)村民反映近年当地老鼠的数量明显下降,从种群特征分析,直接原因有________。

              (3)“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诗经》),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青蛙通过呜叫吸引异性交配产卵,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 10.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
              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
              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