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J”型增长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 2.

              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 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海星移除后,藤壶、贻贝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海星移除后,物种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
              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 3.

              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变化曲线。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t1~t2与图2中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B.图2中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均与死亡率相当
              C.图1和图2中K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t2和d
              D.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型和“J”型增长过程
            • 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
              C.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D.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λt中的λ是指增长率
            • 5. 豌豆蚜(一种蚜虫)和鳞翅目幼虫(蝶、蛾的幼虫)是利马豆(又名“洋扁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和豌豆蚜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C.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全部被同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D.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而取食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较少
            • 6.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通常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
              C.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D.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Nt=N0λt中的λ是指增长率
            • 7.
              下列有关各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
              B.
              M点对应的月份为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
              C.
              为葡糖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
              D.
              图示现象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8.
              如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容纳草鱼的最多个体数
              D.曲线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
            • 9.
              如图表示某湖泊中草鱼数量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为零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零
              C.K值表示该湖泊所能容纳草鱼的最多个体数
              D.曲线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
            • 10.
              豌豆蚜(一种蚜虫)和鳞翅目幼虫(蝶、蛾的幼虫)是利马豆(又名“洋扁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B.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和豌豆蚜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C.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全部被同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D.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而取食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较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