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兴趣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平方米)连续进行五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请据表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年份
              种名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豚草0.30.61.11.52.3
              狗尾草10.09.286.85.5
              曼陀罗3.02.11.10.30.1
              灰绿藜3.22.81.71.30.6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取样的关键除考虑其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2)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曼陀罗的关系最可能是    ,引起曼陀罗种群数量的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    ;②    
              (3)请写出两种对豚草的防除建议有    
            • 2.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项目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形莎草
              常规区4012.00.2470.1890.1000.1020.094
              稻鸭区2.35.300.2590.2710.0890
              (1)稻田中鸭子与吃杂草的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2)稻田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    ,稻鸭共作后会对其产生影响.
              (3)由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    ,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由    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杂草的物种数目;由于稻鸭共作,杂草中    的优势地位上升最多.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鸭共作可以合理调整能量的流动关系,使能量    
            • 3. 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初期(上一年12月初)在岛内相距400米的地点分别放置一只雄鼠和一只未孕雌鼠,一段时间后它们通过信息素发现了对方,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生态系统除此之外还有        功能.
              (2)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有增长、    等情况.上述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
              N(估算家鼠数)3143744686869
              科学家调查鼠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    .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    
              (3)研究过程中发现,家鼠会以岛上某种海鸟的幼鸟及这种海鸟的食物为食,导致这种海鸟数量大量减少,据此分析家鼠与这种海鸟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有    ,这两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根本区别是    
            • 4.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    ,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    
              (2)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    的方法.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    .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维持    
              (3)取两份等质量同品种的玉米粉,一份经发酵做玉米馒头,另一份煮玉米粥,这两份食物中所含能量较少的是    
            • 5. 图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必需营养物质的浓度,图中两条折线分别为生物A、B对营养物质X、Y的最低浓度要求线,m为交点,①~⑥表示六个不同的营养供应区域,据图回答问题:

              (1)两种生物都无法生存的区域是    ;A生物能生存,B生物不能生存的区域是    
              (2)在区域③A生物和B生物竞争营养物质,竞争结果是    
              (3)在区域    ,A、B生物可实现长期共存,并在m点达到平衡,因为在m点A生物将受到营养物质    的限制,B生物受到营养物质    的限制,两种生物都不可能大量增长而排斥对方.
              (4)如果系统中出现一个新的物种C,C生物对营养物质X和Y的最低营养浓度要求线比A生物和B生物的都低,其竞争结果是    .所以我们保护环境时,要防止    
            • 6. 某生态研究所互花米草入侵对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影响,得到大型底细动物的物种数(A1:互花米草A2:自然滩涂)密度(B1:互花米草、B2自然滩涂)随垂直深度变化的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中,统计底细动物丰富度的方法为    .每个样方分别采集6个深度的泥样,以了解大型底细动物群落的    结构.
              (2)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泥层深度的增加,两种滩涂大型底细动物的密度均有    的趋势,大型底细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的主要原因为表层    
              (3)由图中数据推测,互花米草入侵后的滩涂,大型底细动物的丰富度如何变化?    (填“变大/“变小/基本稳定/无法判断”)
              (4)某地的互花米草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研究人员从其原生地引入麦角菌,该菌能够感染互花米草花部,从而降低其种子的产生.麦角菌和互花米草的种间关系为    
            • 7. 调査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理由是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27.01.523.1
            • 8. (2016•陕西校级模拟)稻田中的福寿螺虽活动能力弱,但对水稻危害很大.(1)调查单位面积内福寿螺数量的方法是    .在稻田中插入木条,可吸引福寿螺产卵以便集中摘除卵块,从而有效降低福寿螺的    
              (2)中华鳖可捕食福寿螺,如图表示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的实验结果.据图回答.
              ①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在时段    
              ②处理组数量从6~7月急剧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成年福寿螺/螺卵)数量下降.
              (3)防治福寿螺时,不用单一品牌而常采用不同品牌的灭螺剂交替使用,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 9.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査,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
              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17.95.88.3
              固氮菌(×105个)4.42.92.2
              硝化细菌(×104个)8.77.8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
              NH4+(mg/kg)53.015.3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査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況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    ,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自身的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 10. (2016•常德一模)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作答.

              群落

              碳储量(吨/公顷)
              ABCD
              植被56.250.943.50
              凋落物2.03.55.40
              土壤161.9143.2117.786.1
              总计220.1197.6166.686.1
              (1)薇甘菊与红树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    ,薇甘菊入侵使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中    的数量,促进其分解作用.
              (2)由上表可知,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加而    ;植被、土壤和生态系统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加而    
              (3)据碳转移模式图分析,途径①是通过    实现,途径④中碳是以    形式传递,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吨/公顷.
              (4)红树通过茎叶挥发,凋落物的分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促进或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5)红树林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污水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观赏、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方面的价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