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 2.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
              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kJ,则蛇至少能获得1kJ能量
              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
            • 3.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⑤过程
            • 4.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_____________。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_____________

              (2)氮元素以N2、NO3-和________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_____两类生物大分子。

              (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_________。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5.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 6.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 __________最为喜好。

              (2)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

              (3)用样方法调查该森林中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图示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结果是__________株。

            • 7.

              图甲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河蚌以滤食浮游植物为生,草鱼以水草和浮游植物为食,青鱼以贝类为食,为了得到较高的草鱼产量,工人会定期饲喂一定的饲料,图乙是图甲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呈现出来的生态系统“基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若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

              (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河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J/(cm2·a),图乙中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 8.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  )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
              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
              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
              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9.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
            • 10.

              某经过改造的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存在三个营养级,分别为植物、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103 kJ)。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链

              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同化量

              463

              X

              Y

              呼吸作用消耗

              96

              24.5

              3.8

              未被利用

              292

              29.3

              3.1

              分解者分解

              12

              2.1

              0.2

                  (1)湖泊中生物群落的组成应包括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kJ,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4)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湖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