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假设某弃耕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田鼠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只,回答下列问题:
              (1)弃耕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 ,用 ______ 法可以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理论上当田鼠种群数量为 ______ 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2.44×107 2.44×107 2.25×107 2.18×107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______
              (3)若鼬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植物的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______
              (4)弃耕地周围建立的工厂引起的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会使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降低.
            • 2. 人为将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叫混建成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注: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为J/(cm2•a).
              (1)半自然果林树种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___ ,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 ______ (填“生产者”或“植物性动物”)的同化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2位).若调查一个人工鱼塘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还有 ______
              (3)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______ ______ 功能实现的基础.当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 ______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2表示另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①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______
              ②当图1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______ 的结果.
              ③当图1中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______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5×109kJ,B的能量为1.2×108 kJ,D的能量为1.8×108 kJ,则A的能量最多为 ______ ,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 特点.
              (2)某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调查,获得调查数据见下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某草地生态系统物种数调查结果(个/m2
              A B C D E F G H I J
              1 0 2 2 0 6 3 0 4 10 0
              2 6 4 0 3 0 0 5 3 0 8
              3 3 0 2 6 8 4 6 5 12 6
              4 5 2 0 6 4 0 8 0 8 10
              5 2 0 4 5 0 3 0 6 9 10
              不同物种A~J之间的形态结构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而样方1 中B种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 ______ 引起的,样方1与样方2的差异是由 ______ 引起的.
            • 4. 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______ (填字母).图乙中过程①表示的过程主要是 ______ ,图乙中过程⑤和过程③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______ ______
              (2)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______ .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______ 结构发生改变.
              (4)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则河蚌增加10g体重,至少需要小球藻 ______ g,此过程可以体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 的特点.
              (5)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降低.
            • 5. 研究人员对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 ______ 调节.若该相对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此生态系统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重金属含量μg/kg鲜重 0.0028 0.027 0.027 0.35 0.34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______
              (2)通过调查,绘制出如图1所示能量关系.该调查共涉及了 ______ 个营养级.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主要原因是作为该生态系统主要生产者的浮游植物生命周期短,有大量浮游植物沉入水底,其体内能量被湖中 ______ 所利用.根据图中的数据,该湖泊底泥中有机物的总量变化趋势是 ______
              (3)调查发现,该湖泊目前污染严重,工作人员建立的如图2所示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城市污水(富含N、P,也有有机物)处理技术.
              ①人工湿地植物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 ______ 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安全.
              ②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样结构,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收污水中的 ______ 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分解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降解污水中的 ______
              ③流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
              ④人工湿地虽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生态系统的 ______ 是有限的.若要判断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处理能力,应对 ______ ______ 的水质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其中N、P及有机污染物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
            • 6.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______ (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 ______ 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 ______ 法.
              (3)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来自鼠,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______ 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 ______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 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______
            • 7. 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图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营养级数量最多的食物链 ______
              (2)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有 ______ ,老鹰与蛇的关系是 ______
              (3)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包括 ______
              (4)从蚂蚁和蛇具有药用价值看,生物多样性具有 ______ 价值;图中的同一食物链的相邻生物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______ 等作用.
              (5)若该生态系统被开发为农田,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 ______
            • 8.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能以谷物,藻类和浮游动物及腐败物为主食.而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都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水质恶化会引起病原菌的大量滋生,一旦鱼类抗病能力下降而不够强壮,就极易感染病菌死亡.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罗非鱼属于 ______ ;从营养结构看,它属于第 ______ 营养级.为增加经济效益,某养殖户进行立体养殖模式:猪-鱼.即饲料喂猪,猪粪发酵后排入池塘,不仅可以喂鱼,还可以肥水利于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而藻类等浮游植物又是鱼的天然饵料.该立体养殖模式遵循了生态学的原理是: ______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由于水库水质恶化,造成鱼体大规模死亡.从免疫学角度分析,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等相对于罗非鱼而言属于 ______ ,鱼类的皮肤和粘膜构成了鱼类的天然屏障,属于 ______ 免疫.
              (3)为了有效防治病菌感染,有人在该水库中投放大量能够杀死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化学药物,这种防治方法的利弊是: ______ ;除病菌感染外,限制图中c点达到K0的因素还有 ______ .(至少答两个因素)
            • 9. 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1)。请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
              (2)图中A代表 ______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______ J•cm-2•a-1,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______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其基础为 ______ 调节机制。
            • 10. 某人工养殖池塘中存在小球藻、浮游动物、鳙鱼、鲢鱼.其中鳙鱼为杂食性动物,以小球藻和浮游动物为食;鲢鱼为植食性动物,鲢鱼和鳙鱼都能以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饲料被分解成的颗粒性有机物)为食.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该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______ ,链鱼属于 ______
              (2)该池塘生态系统达到稳定时,调查鳙鱼种群密度.初次捕获了60只鳙鱼,标记后全部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了 120只鳙鱼,其中被标记的鳙鱼有30只,则在捕捞时应将鳙鱼的捕捞剩余量控制在 ______ 只左右,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会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 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若小球藻有被鲢鱼捕食,有被浮游动物捕食,则小球藻提供6.0X106kJ能量,流入鳙鱼的能量最多为 ______ kJ.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鳙鱼和鲢鱼的总能量小于小球藻的总能量,这是否违背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并予以解释.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