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B.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
              C.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
            • 2.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
              种群
              能量(107kjm.-2 2.5 13.30 9.80 0.28 220.00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3. 假设A、B、C、D、E、F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六个种群,A与B的关系如图甲;图乙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单位kJ/m2•a).据图回答:

              (1)图甲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图乙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______ (用字母表示);属于分解者的有 ______ (用字母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 kJ/m2•a.
              (3)若E大量死亡,则短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明显增加的种群是 ______ .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 ______
              (4)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______ 个.
            • 4. 生物学家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 ______ J/(cm2•a).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2)该农田生态系统废弃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______ .C 种群与B 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 5. 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与美国蛇果竞争取胜以来屡获殊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 ______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苹果(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W1,其原因是 ______
              (3)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A找来了B和C,B把卵在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 ______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 ______ ,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6.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 7. (8分)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图中字母A、B、C、D、E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属于生态系统的“基石”的是 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2)图示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三大基本功能的两大基本功能,即_____                               _

              (3) 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4) 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J/(cm2·y)。

              (5) 当生物B因使用农药数量减少时,生物C的种群数量短时间的变化为 _____      _ (填“数量增多”或“数量减少”或“数量不变”)。

            • 8. 图一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表一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0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图一c处水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海藻以及多种浮游动物数量锐减,而沙蚕等动物变为优势种群,这是在 ______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______ ______
              (3)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______ ______
              (4)输入表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______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 ______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______
            • 9. 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 ______ J/cm2•a,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______ .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______
              (2)计算图中由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______ ;调查该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即 ______
            • 10.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请回答问题: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______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的 ______ 下降,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用于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______
              (5)科研小组又单独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______ KJ/cm-2•a-1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