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草属于________,食虫鸟属于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昆虫与食虫鸟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图中的成分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食虫鸟大量死亡,则昆虫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

              A.先增加后减少       B. 一直增加           C. 一直减少

            • 2.

              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C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B.甲图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D
              C.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
              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 3.
              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下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图2表示另一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①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______ .
              ②当图1中的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______ 的结果.
              ③当图1中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______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若图2中E所处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7.5×109kJ,B的能量为1.2×108 kJ,D的能量为1.8×108 kJ,则A的能量最多为 ______ ,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 特点.
              (2)某研究小组对某草地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调查,获得调查数据见下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某草地生态系统物种数调查结果(个/m2
              A B C D E F G H I J
              1 0 2 2 0 6 3 0 4 10 0
              2 6 4 0 3 0 0 5 3 0 8
              3 3 0 2 6 8 4 6 5 12 6
              4 5 2 0 6 4 0 8 0 8 10
              5 2 0 4 5 0 3 0 6 9 10
              不同物种A~J之间的形态结构差异属于 ______ 多样性,而样方1 中B种的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属于基因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 ______ 引起的,样方1与样方2的差异是由 ______ 引起的.
            • 5. 子弹蚁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地区的雨林中,它们会分泌一种毒素,常以小型蛙类为食,子弹蚁的克星是体型很小的驼背蝇,驼背蝇将卵产在子弹蚁体表,幼虫则以它为食.图甲是子弹蚁不同时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图乙表示雨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表表示的是图乙的能量流动情况,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甲图表明雨林中的子弹蚁种群数量变化属于______增长模型,图中的______时期子弹蚁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2)子弹蚁与小型蛙类的关系为______,有人写出了一条食物链“小型蛙类→子弹蚁→驼背蝇”,指出其中的错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3)若探路的蚂蚁发现了食物,会留下一条气味组成的路径,然后去召集同伴.该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4)图乙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填字母);分析表格,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千焦,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5)若人类将部分雨林开发成为果园,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降低.
            • 6.
              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c=a+b
              D.a>b+c
            •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B.一般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

              C.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
            • 8.

              下图是对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池塘生态系统能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各组分间通过_______和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

              (2)上图生物中,所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__,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_______图示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鲈鱼能够根据太阳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是: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一下营养级利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10.

              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下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空白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