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北极冻原生活着藻类、苔藓、矮柳等植物及以它们为食的驯鹿、旅鼠(雷鸟等动物,也生活着主要以旅鼠为食的北极狐.请分析回答:
              (1)驯鹿属于第    (个)营养级.当驯鹿数量增多时(不考虑迁人、迁出),驯鹿种群的出生率    (大于/小于/等于)死亡率.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雷鸟同化的能量比其摄取的能量少的主要原因是雷鸟摄取的食物中有一部分以    的形式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3)当旅鼠数量增加时,北极狐的数量随之增加;北极狐的数量增多后,又会使旅鼠的数量降低,该过程属于    调节,这种调节方式是生态系统    能力的基石出.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材料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2. 如图为某一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X”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个数为    
              (2)若生产者主要为个体小、繁殖快、寿命短的浮游植物,根据某一时刻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干重)绘制成生物量金字塔图,则该图应为    (填“正”或“倒”)金字塔形,若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爆发水华,导致环境恶化,该生态系统中C0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析CO2变化的主要原因:    
              (3)若次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为65J/(cm2•a),则三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范围一般为
                  
              (4)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以进行捕食或逃避被捕食,所体现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 研究发现某湖泊中小球藻为水蚤提供食物,对河蚌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发现既有小球藻也有水蚤,水蚤可以被鱼甲捕食,鱼甲又可被鱼乙所捕食(鱼甲和鱼乙生活的水体空间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以上生物之间的食物网简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除上述成分外,此湖泊生态系统还应该包括    ;鱼甲和鱼乙之间的关系是    
              (3)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鱼甲的同化量是M,水蚤同化的能量为 N,则(M÷N)×100%    (填“>”、“=”、“<”)10%,原因是    
              (4)农业生产使用的化肥、农药有一部分随着水流最终汇入湖泊,但并未对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说明该 湖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    稳定性较强.
              (5)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该湖泊现已成为鸟类的乐园.当地曾多次举办观鸟摄影大赛、湿地科普知识展等系列活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 4. (2016•泰州二模)栗斑腹鹀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表.分析回答
              斑块1斑块2斑块3斑块4
              面积/Km20.381.20.21.25
              栗斑腹鹀106233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理由是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5. (2016•潍坊二模)近几年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水稻田中养殖河蟹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增产、增收模式.如图是某稻田中养殖河蟹后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插秧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80株左右,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    ,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若养殖河蟹后食物网中其他生物的原捕食关系没有改变,则稻田中新增加食物链    条;河蟹与稻螟、稻飞虱形成了    关系.稻螟和稻飞虱的蛾虫被蛛网粘住时挣扎,蛛网的震动频率属于    信息.
              (3)河蟹在稻田中主要吞食稻田杂草幼嫩茎叶和稻杆基底叶,同时捕食稻螟和稻飞虱的虫蛹.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蟹的意义:①    ;②    
            • 6.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对比研究了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甲图),图乙表示复合种植园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丙表示能量流经F营养级的示意图(a、b、c表示能量),请据图回答:

              (1)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    等种间关系降低了植食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2)图乙中缺少的箭头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3)图甲复合种植园中腐生性昆虫对应图乙的    成分(填字母).
              (4)图丙中能量b用于    
              (5)若被F摄入的能量为m千焦,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千焦,C1中的能量为e千焦,b的能量为f千焦,则最终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    
              (6)在该生态系统中,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应敏捷的F与跑得快的D得以生存,这种共同进化的现象的实质是    
            • 7. 某滨海区因自然和人为原因导致土壤退化并形成碱斑地,自然植被仅有碱蓬、碱蒿等少数几种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碱斑地全部碱蓬构成一个    .盐碱度的差异使碱蓬、碱韭等分布在不同的地段,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2)人们对碱斑地封育、种草期间,引人的虎尾草数量没有呈指数增长,原因是    .虎尾草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3)随着恢复改造的进行,沿岸水域出现了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草等,它们之间主要的种间关系有    
              (4)滨海区中的生物群落和    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    大大提高.
            • 8. 如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两方面的内容.
              (2)流入该图中细菌等分解者的能量来自于    .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NH4+等无机盐离子和藻类变化曲线表明,该生态系统中存在    调节,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 9.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一下问题: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有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 次捕获40只鼠,全部标记,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    只/hm2
              (3)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
              1
              4
              调整到
              3
              4
              ,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4)给牧草施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乙.图中曲线Ⅱ表示    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    (填“高于”或“低于”)曲线Ⅱ的峰值.
              (5)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丙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K值得数据为    ,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调节.
            • 10. (2016•泰州二模)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Ⅰ→Ⅱ→Ⅲ
              B.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0万KJ
              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约为20%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