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2)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容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高/偏低/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污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选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理由是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27.01.523.1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kJ/cm-2•a-1
            • 2. (2016•曲靖校级二模)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相互关系的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    ,三者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2)生产者的同化类型是    ,主要通过    来同化环境中的无机物.
              (3)如果①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则③是指初级消费者    里的能量;如果①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则③还应包括初级消费者    里的能量;
              (4)分解者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其分解作用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酶来完成的,分解速度主要取决于环境的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于某一种生物来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红螺菌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    ;在黑暗条件下,又能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    
            • 3.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栎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    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    最为喜好.由此说明    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    的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    
            • 4. 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
            • 5.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则会导致鼠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     (“偏高”或“偏低”).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
              1
              4
              调整到
              3
              4
              ,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4)图乙中,碳元素主要由B通过    过程进人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    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     (填字母).
            • 6. (2016•商丘三模)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至中国的女医学家屠呦呦获奖,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其提取物青蒿素对疟原虫具有强效的杀灭功能,药效几乎“立竿见影”.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黄花蒿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    .调查寄生在黄花蒿体表某种昆虫密度时常用的方法    
              (2)碳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作用和    作用实现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的形式沿着食物链传递.
              (3)、青蒿大田栽培中,控制其有害动物数量是提高其产量的措施之一,在有害动物种群密度为    (等于
              k
              2
              、大于
              k
              2
              、小于
              k
              2
              )时,有利于有害动物的防治.
              (4)如图为该大田生态系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则B、D的含义分别是        .黄花蒿同化的能量中,不能被其它生物再度利用的能量是    
            • 7.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1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于    ,兔处于第    营养级.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    ,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图2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kJ/m2•y.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8. (2016•石嘴山校级二模)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请分析回答:
              (1)这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    (“能”或“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    
              (2)四种绿藻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群落具有    结构,这种结构的显著优势是    
              (3)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绿藻是    ,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    
              (4)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 9.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所代表的生物分別表示生产者和分解者,丁所代表的生物对应图2中的    .若图1中过程③和④的组成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低.
              (2)若图2中E所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为9.8×109kJ,B的能量为2.1×108kJ,D的能量为1.7×108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则A的能量是    
              (3)“温室效应”给人类带來灾难.下列有关温室效应及其相关原理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
              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措施之一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02和碳酸盐的形式循环.
            • 10. (2016•大连二模)某沙漠气候干旱,物种稀少.如图是该沙漠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沙漠中有水区域与缺水区域分布的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
              (2)图示的食物网中涉及响尾蛇的食物链有    
              (3)人们常捕捉响尾蛇以用于商业活动,若在某些区域内更加容易捕获响尾蛇,则说明响尾蛇种群的空间特征是    分布.捕捉时人们常向蛇穴喷洒汽化汽油以引出响尾蛇,这种方法是根据生态系统的    功能设计的.
              (4)经统计十年前该地区的德州角蜥种群数量为1800只,若在理想条件下德州角蜥毎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m倍,则繁殖n代以后,预计德州角蜥的种群数量为    只.但是现在人们发现,徳州角蜥的种群数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条件下的数值,主要是因为受到了    等种间关系的影响.
              (5)若该生态系统在一年时间内能量的输人和散失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则生产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    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大致相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