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玉米地内的玉米、甲、乙昆虫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如图是两种昆虫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 2. 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 3. 科研小组对某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表所示.整理资料时,由于疏忽图中部分项目和数据模糊不能分辨.请你帮助恢复有关数据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能量单位:J/cm2.a,除表中所列的消费者外,其他类型的消费者忽略不计)
              不同生物
              不同能量
              生产者植食鱼类肉食鱼类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14.0B 0.24
              A 22.93.92.0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3.10.60.06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2.05.0
              储存的能量70.09.05.2
              (1)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    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若要调查某种肉食鱼类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3)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A是指    ,表中的数据B为    
              (4)由于受到某种污染,导致每天鱼塘内鱼死亡个体逐渐增多,最后所有鱼类全部死亡,表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 4. 稻田里,农民要拔掉稗草;人工鱼塘里,养殖工人要定期清除肉食性鱼类.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为了(  )
              A.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B.增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C.通过人为方式,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D.科学规划,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 5. 在林地果园中散养土鸡,让鸡采食大量的天然饲料,既可替代人工除草,又可替代人工施肥,而且能提高鸡的品质,降低饲养成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果园的能量传递效率
              B.鸡粪不能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但可提供部分物质,节约用肥,减少污染
              C.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
              D.种养结合降低了成本,获得了高经济效益和高生态效益
            • 6. 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占有2个营养级
              D.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
            • 7. 某池塘内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下列表格表示甲、乙、丙在池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个体数量
              水深(米)
              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0.51005010
              0.71206015
              0.92007020
              1.11208025
              1.31009030
              1.5010035
              1.709040
              1.908035
              2.10020
              2.3000
              A.该池塘内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物种甲分布在水深0.5﹣1.3米范围内,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生产者最可能是物种丙
              D.物种乙对物种丙种群数量的调节属于外源性调节
            • 8. 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107kJ)流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种类基本成分
              植物玉米、大豆、杂草
              动物人、畜禽、灰鹤、蜗牛、玉米螟等
              微生物多种细菌和真菌
              (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 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2)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与大豆间种能够使玉米长势更好的主要原因 
              (3)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请写出一种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4)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l07kJ.
              (5)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低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 , 而栽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 ,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 9. 太湖水质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为高效实现“养鱼抑藻”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①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 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绿色能源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③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如图2(图示25个中格),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mL.
              (2)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 .为了使太湖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根据生态工程的 原理,增加湖泊中的生物种类,调整食物链(网)结构.
              (3)科研人员针对太湖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椭圆萝卜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动物名称能量/(kJ•m2•a1
              摄入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椭圆萝卜螺51615231270
              ①椭圆萝卜螺同化的能量为  (kJ•m2•a1).
              实验处理AB
              ①预处理的湖水++
              ②经48h饥饿的椭圆萝卜螺5只++
              ③水生植物(食物)+
              ②椭圆萝卜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了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表示不放入)
              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  (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h,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椭圆萝卜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水生植物,给A、B瓶更换预处理湖水,每隔3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椭圆萝卜螺的代谢率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
            • 10. 贵州茶闻名中外,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生物防治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等。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选项措施原理
              A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对害虫进行检测和预报,实时防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C种植能散发气味去除害虫的苦楝,防治害虫进入茶园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保护茶树虫害的天敌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维持各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A.A
              B.B
              C.C
              D.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