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 2.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物种

              指标

              马尾松

              苦槠

              石栎

              青冈

              光补偿点(μmol·m-2·s-1)

              140

              66

              7

              22

              光饱和点(μmol·m-2·s-1)

              1425

              1255

              976

              924

              (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


              A.光强大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
              B.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冠密集程度增大,青冈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加
            • 3.

              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入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吸收的全部的太阳能
              B.该农业生态系统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C.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箭头只表示物质循环而不能表示能量流动
              D.该农业生态系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 4.

              湿地生态系统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它可以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是自然界中陆地、水体和大气三者之间相互平衡的产物。请根据生态系统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湿地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功能。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形式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芦苇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被分解者利用外,其他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植物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表明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________能力。

              (6)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

            • 5. 如图是近年在某县实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螺主要以植物为食)( )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
              B.鸭和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鸭所同化的能量主要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等
              D.图中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故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 6.

              下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3 kJ/(m2·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C代表                 ,E1代表的含义                  

              (2)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          ,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该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情况,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B.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C.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D.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及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
              C.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增加
              D.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 8.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
              D.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一个原因
            • 9.

              黑寡妇蜘蛛通常生活在温带或热带地区,它们一般以各种昆虫为食,不过偶尔它们也捕食马陆和蜈蚣等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寡妇蜘蛛通常生活在温带或热带地区,而在其他地区很少见,这是____的结果。在温带或热带地区,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等方面。

              (2)当猎物缠在网上,黑寡妇蜘蛛就迅速从栖所出击,用坚韧的网将猎物稳妥地包裹住。上述过程中存在的信息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交配后,雌性黑寡妇蜘蛛往往杀死并吃掉雄性黑寡妇蜘蛛,雌雄黑寡妇蜘蛛之间的这种关系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捕食关系,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黑寡妇蜘蛛捕食马陆和蜈蚣后,其摄入的能量一部分被同化,而另一部分将流向_____________。黑寡妇蜘蛛同化的能量中用于______________的能量不能被生物再度利用。

            • 10.

              Ⅰ .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人类服务。图甲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是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淡水虾与植食性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图甲中所含成分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水绵固定的总能量是1000KJ,则肉食性鱼的同化量最多增加____________KJ。为了保证该鱼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大量投放饵料,则流经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捕鱼时要控制网眼大小,只捕捉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保持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有利于鱼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4)图乙中在A、B、C、D、E点进行的防治中,最可能是生物防治的是 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格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能量在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3)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属于______演替,一般来说,弃耕农田演替到灌木丛比裸岩演替到灌木丛所需时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弃耕之前农田的管理要定期除草、防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 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