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则会导致鼠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_______(“偏高”或“偏低”)。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 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图乙中,碳元素由B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进入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4)给牧草施加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丙。图中曲线B表示______________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__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 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 3.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②/①的值可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 4.

              下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

              (1)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_________ __________(至少2个)。

              (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群落结构分析,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

               (3)防治果树虫害时,常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或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 ___(信息类型)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流入该生态农业园的总能量有______ __和人工输入的能量,人工输入的能量有__________ ________(至少2项)等。该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其意义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根据图示,请用箭头表示生态系统三类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

            • 5.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请据图分析:


              (1)图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________(包含/不包含)在a中。

              (3)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该过程中特定波长的光属于______信息,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将不断改变,这一过程属于          ___________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稳定性逐步提高.

            • 6.

              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 7.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五个Pg之和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E→D→A→C
              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7%
              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量的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
            • 8.

              如图①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②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对植物增加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②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_________(103kJ/(m2·y)),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_______。

            • 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③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④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中没有出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个营养级。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的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4)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进行着。

              (5)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