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者调查了秦岭山地不同海拔9个红桦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字母A~I代表不同群落类型,A为发育早期的群落,B、C、D、E为发育中期的群落,F、G、H、I为发育晚期的群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估算某种蝗虫幼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   法。科学家在调查红桦种群时,统计不同胸径大小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得到种群的    

              (2)调查发现,A~I群落发育阶段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      的变化趋势。D所处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可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因是     

              (3)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红桦林群落中,      层的物种丰富度均最低。在群落发育晚期,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4)红桦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利于     

            • 2. 从“群体“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生命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控制有害动物,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 ,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该技术属于 (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机械防治”).控制虫害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 大熊猫种群的K值会变小. 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适度利用生态系统,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 3. 在河流经过的沿岸,常因长年淤泥而产生泥滩地,进而形成如图所示的湿地,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湿地形成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 (填“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使营养结构逐渐复杂,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逐渐增强.
              (2)光滩区、近水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群落空间结构的 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3)流经该湿地的总能量是 ,在该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 .
              (4)在对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 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对某种动物种群密度调查时,若前后历经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4. 极地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冬季漫长,地衣是其中最典型的生物,其他异养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维持生活.动物有驯鹿、北极狐等.驯鹿主要以地衣为食,爱斯基摩人主要以狩猎驯鹿为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地衣属于  , 驯鹿属于  . 依据题中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2)与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强/弱)、恢复力稳定性 (强/弱).如果大气中S02或C02含量超标,可产生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和 .前者可使地衣生产力下降或毁灭,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后者使地衣、苔藓等构成的北极苔原群落正在逐步让位于灌木丛和北方森林,发生群落的 .
              (3)根据苔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在开发和利用该生态系统以前,必须对其营养结构及其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进行研究,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生态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

              (1)要维持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一定要将装置放在适宜温度和有 的地方.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其基础是 
              (2)若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2.0×108 kJ,藻类中1/2被水蚤捕食、1/2被鲤鱼捕食,则鲤鱼所获得的能量最少为 kJ.
              (3)图2中 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藻类植物,图2中的丙对应的生物是图1中的 
              (4)图2的甲→丁中碳的流动形式是 ,乙和丙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5)图2中漏画了一个箭头,该箭头是 (用格式“××→××”表示).
            • 6.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能量(kJ)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419
              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219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46
              54
              (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 能力较弱,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星属于第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 形式流向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 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 ,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 7. 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多地湖泊均爆发了蓝藻水华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中有沉水楦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水华发生时,蓝藻大量繁殖,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蓝藻属于 
              (2)若使用血球计数板检测水体中蓝藻的数量,需在盖盖玻片 (填“之前”或“之后”)滴加水样.
              (3)大量蓝藻漂浮在水面,使水面下的植物由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水质恶化,鱼虾死亡,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已经被破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超过了 .
              (4)水华结束后,水生植物重新长出属于群落的 演替.研宄发现,挺水植物茂盛的湖泊中蓝藻发生水华的现象相对较少,原因是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
            • 8. 人工湿地可净化生产和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建设在我国已逐步推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 .图甲中不该出现的箭头是 (填序号).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 .图甲中能构成捕食链的箭头是 .(填序号)
              (3)人工湿地能净化污水,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除净化水质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5)若图乙中的1、2、3为人工湿地中的三个物种,则种内斗争最剧烈的物种是 
              (6)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生物或无机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 9.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
              甲种群449041206710
              乙种群01203210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 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
            • 10. 如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要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