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直接引发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砍伐过多导致植被破坏
              B.自然资源消耗过多造成生态恶化
              C.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需求
              D.工业生产加剧环境污染
            • 2. 根据我国人口状况所制定的“二孩政策”是一项调整性政策,它的实施有利于(  )
              A.降低出生率
              B.调整年龄组成
              C.降低人口密度
              D.改变性别比例
            • 3. 下列菌类,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光合细菌、霉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醋酸菌、乳酸菌
            • 4. 缓解中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少生
              B.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科技水平
              D.大力发展经济
            • 5.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 6.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
              C.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 7. 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8.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每年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
              (1)如图是人口的增长曲线图,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曲线 ______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预测国家未来人口数量的动态变化,从种群特征来看,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______
              (2)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适当调整膳食结构.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将植物性食物与植食性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2:1,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将是原来的 ______ 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有严重的影响,目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列举2个): ______ .如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应当是建立 ______ 的观念.
            • 9. 3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发展畜牧业
              B.开展生态旅游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 10.

              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各地普降酸雨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生物多样性下降
              D.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