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21世纪是人类全面探测太空的新时代,抢夺太空已经成为世界竞争的热点和趋势。在当前和今后的很长时间内,我国面临的主要是能否在这场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取胜,特别是在一信息技术和外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科技革命中脱颖而出。创建航天事业、开启载人航天工程,是我们应对国际竞争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2016年9月15日22点04分,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胜利实现了预定目标,为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此次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当“菜农”,这次在天宫二号上栽培的是生菜。选种主要考虑到蔬菜的生长周期是一个月,这一次在轨时间恰好是30天;生菜的地面种植技术比较成熟;生菜在接下来的在轨实验中可以做食材;生菜为百姓所常见,便于科普宣传。在太空种植生菜与地面的土壤是不一样的,用的是吸水性非常好的矿物质蛭石。另外,在天宫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也是不同的,地面一般是先播种后浇水,但是由于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只有吸水软化后,种子才能放进去,所以先浇水后播种。
              (1)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菜农”是如何在太空种菜的。
            • 2. “纪念我国收复南海诸岛70周年”之际,为说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享有主权,某校同学搜集以下史实,开展研究论证:
              最早发现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民就在南海航行,并发现了南海诸岛。
              最早命名中国渔民将岛和沙洲称“峙”,礁称“铲”、“线”、“沙”等。
              最早开发经营《更路簿》记录了中国渔民对南海诸岛发现、开发经营的整个历史过程。
              最早持续管辖从唐代开始就将南海诸岛划归海南行政管辖……
              到明清时期,将南海诸岛明确地纳入版图……
              他们这样论证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
              ①对真理的认识因人而异             ②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问题
              ③量的积累促成质变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上强调看形势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 坐井观天、揠苗助长。”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给我们的方法论的启示是(  )
              ①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   ②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④要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4. 2016年9月29日,我国政府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使中国人民的各项人权在更高水平上得到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要坚持依法推进、协调推进、务实推进、平等推进和合力推进。“依法推进”意味着不搞“运动式”“突击式”,而是注重长期可持续的效果;“协调推进”要求将各项人权作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各种权力之间相互协调;“务实推进”,就是要“把人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平等推进”是要“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享有各项人权”;“合力推进”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要求所蕴含的道理。
            • 5.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代就有5万多首诗、2000多个诗人,这是其他国家与我们无法比拟的。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淘洗,承续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全民重温曾经学过的古诗词的热潮,特别是在我国中小学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如开设传统文化社团,举办“品味经典 诵读经典”、“古诗朗诵”, 将古诗文嵌入学校宣传栏、文化走廊等方式让孩子通过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1)结合材料,说明中小学校创新古诗词学习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2)赵某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感触颇深,请你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为他备战下届比赛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 6.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衡,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良好的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下列蕴含哲理对应有误的是(  )
              ①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衡--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②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2016年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分清主流与支流
              ④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 7.

              绿色GDP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材料体现了(  )                                  

              ①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水十条”明确将治理污染物排放问题提升到“国家水安全”的高度,同时提出要节约用水和保障水生态系统平衡。因为保护水资源涉及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治理污染物排放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三个问题,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前,水环境能够承载的污染排放容量已接近极限,污染物排放已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用水的有效供给和生态系统平衡。治理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
              (1)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党为什么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从辩证法角度,概括当前我国水污染防治运用的方法论。(限答一个)
            • 9. 阅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韩两国地缘接近,文化相似,文化交流在推动中韩现代友好交往和实现邦交正常化,以及促进两国贸易合作等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中韩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从官方到民间,文化交流愈发活跃,“文化日”“文化周”“文化月”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韩流”与“汉风”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中韩文化交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材料二:2014年7月3日,在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韩建交22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各领域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韩关系发展速度之快、领域之广、影响之深,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当前,中韩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风好正扬帆。我期待这次访问成为叙友好、话合作、谋发展、维和平的访问,让中韩友好航船高扬风帆、破浪前进。
              (1)简要说明材料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风好正扬帆”的认识。
            • 10. 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趋势性变化的基础上,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会议强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材料二 关于2015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对于经济风险,要严控增量,逐步加以化解;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找准自身优势,确定工作思路。
              (1)阐释材料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会议要求的哲学依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