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长速度

              ※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下降,中国经济p连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5%。
                  材料二 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0.5%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长,达到66.4%
              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6%
              ※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加4733元/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西部地区7.8%,中部地区7.6%,东部地区6.7%
              ※全员劳动生产聿-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
              (1)结合材料,指出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亮点,并简要说明这些亮点的意义。
                  材料三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这在传统产能还有空缺的情况下是有效的。但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原有供给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2)请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材料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降低企业成本: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财务成本,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和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
              (3)上述材料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 2. 2015年7月4日(当地时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司制度是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央王朝承认当地统治者对地区的世袭统治的制度,有利于将中央很难派官吏直接统治的地区纳入到统治范围。如果这些地区完全独立,就会削弱中央王朝统治。在古代,对于大国,如果不分层次、类型区管理,很难维持国家的持久强大和统一。直到明清采取“改土归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维系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制度之一。
              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遗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反映了土司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共同的价值主题和聚落、建筑特点,具有一定可视性。由于土司遗址多数保存在地面上,如果不及时保护,随着城市发展会受到威胁。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土司遗址”申遗成功的意义。
              (2)结合材料,分析运用土司制度来维系我国多名族统一国家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
              (3)请你就如何保护“土司遗址”提两条可实施的建议。
            • 3. 就业创业促民生,法治建设添力量。
              材料一   2014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1.5万,这已是我省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再加上经济换挡减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观念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省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就业创业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省相关部门如何应对严峻形势,促进就业创业?
              材料二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结合安徽实际,省委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安徽;其关键在于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结合材料,指出安徽省委在推进法治安徽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科学的思想方法。
              材料三   近年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持续引发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目前,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对企业的污染现象视而不见;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偷排乱放现象尚未根除……美丽中国,我们要呼吸更新鲜清洁的空气。要实现这二_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3)依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 4.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去后,就有一个专门的人踩在梯子上把球拿出来。为了让比赛更流畅地进行,人们想出了各种取球的方法,但都不太理想。有一位发明家还制造出了一种机器,在下面一拉就能把球弹出来,不过这种方法也没能让篮球比赛激烈起来。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来看球赛,小男孩看到大人们一次次不辞劳苦地取球,不由大惑不解:“为什么不把篮筐的底剪掉呢?”一语惊醒梦中人,大人们如梦初醒,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篮网样式。
              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就需要这样一把剪刀,去剪掉那些缠绕着我们的“篮筐”,生活原本并没有那么复杂。
              请以相关哲学观点为支撑,结合个人生活实践与思考,以“去掉缠绕我的……”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主题突出,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有感染力,200字左右。
            • 5. 2015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各民主党派就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加强生态领域综合治理、实现绿色发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表示,将认真研究吸收大家的意见,起草好规划建议。
              (1)结合材料,评价中共中央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合理性。
              (2)党的文件起草组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意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终形成十三五规划建议。决策机关整合收集的信息的做法,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 6.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材料四  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垃圾分类投放和回收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有效方法。垃圾分类,是在垃圾被投放时就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分类清运、分类回收……直至将垃圾重新变回资源,垃圾分类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现实中的推行却困难重重。主要表现为,一是宣传不到位,市民普通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相关知识,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没有建立分类投放、收运,加工等环环相扣的垃圾分类产业链。
              请你针对以上原因,为更好实施垃圾分类处理给出方法论建议。
            • 7. 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徐家汇是著名的现代商业区,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是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近年来,该地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灵魂”。有效利用徐家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海派历史文脉,让沿路街景、民宅都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老上海城市风貌,充分展现徐家汇具有历史发展脉络、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巨大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徐家汇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应着力提高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此,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坚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央对城市建设的部署是如何遵循系统优化方法的。
              材料三    2016年2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规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表示赞成,有人表示反对。
              (3)你是否赞成这一规定,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8. 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繁体“國”字,表现了一个四周城墙围合的地域。对中国人来说,有墙的地方才有家,围墙在中国人心中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安全与舒适,更关系着家族的兴旺与衰败。
              现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是开放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一政策的出台随即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热议:大多居民认为:如果小区没有围墙,可以节省时间,方便交通、节约用地。但也有居民担心社区开放后,是否能够解决相应的交通问题?公共设施分享是否会对社区业主权益造成损害?社区安全和管理如何实现?政府部门和物业公司如何厘清各自管理范围?这对于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提出了新要求。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今天应怎样正确看待“有墙的地方才有家”。
              (2)运用经济和政治生活的知识,针对街区制推广中居民的疑问阐述自己的见解。
              (3)某班拟开设主题为“打破藩篱 共享美好城市”的主题班会。请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拟定一份发言提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