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辨析题( 10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据此有人认为:“和谐就是使矛盾由对立走向统一”。请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 2.
              材料一 温州市是我国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自底层开始,温州民间资本在金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因种种原因,改革并未深入实施。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温州主动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积极应对困难挑战。
              材料二 2012年3月28日,国家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方案》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
              (1)结合材料二,说明矛盾分析法在温州金融改革的举措中是如何体现的?(10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金融改革的必要性(10分)
            • 3.
              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某种“无稽之谈”。  
              (1)村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思维方法,并加以说明。(4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8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历史上云南就是南北文化交汇和东西文明的交融地,延伸至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的茶马古道,推动了中外民族之间的经济以及文化交流;云南地形独特,不同的区域内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云南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努力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导向,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2013年云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6.1%,一跃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把云南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10分)
            • 5.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 推动“三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 革,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结合材料,分析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10分)
            • 6.
              在各方对地方债充满争议之时,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破冰。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地区政府债券。现阶段,地方政府财力水平不一致,首批试点选择财政还款能力比较强、经济发展较快、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的地区。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尚未具备较完善的发债条件,待经验成熟、条件具备再推广。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先试点再推广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10分)
            • 7.
              材料: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的哲学依据。(8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观点,说明我国党和政府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6分)
            • 8.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第一批活动的典型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立足现阶段的实际,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部署的哲学依据。(12分)
            • 9.
              材料一  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十一五”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容置疑,但不可否认,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整体改善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我们的改革不能等、不能拖,需要加快。当下,我国改革正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全面改革,尤其要加快推进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城乡管理等社会改革,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小题1:“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9分)
              小题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推进全面改革的必要性。(5分)
            • 10.
              (15分)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之一,我们要正视这一矛盾,积极采取措施化解这一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局面。
              阅读材料并说明其中蕴涵了哪些矛盾分析的方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