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完院发布系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不同介质下的图书阅读量如图所示。

              注:关于电子书阅读的数据显示,25.2%的人能够接受付费阅读,74.8%的人只看免费的手机读物,人均手机阅读花费16.95元。
              (1)读图,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会选择哪种阅读介质,并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简述理由。
              材料二   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下表是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书籍阅读偏好统计。
              书籍阅读类型偏好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投资 生活 婚恋 言情
              社科 管理 教育 玄幻
              哲学 励志 职场 文学
              官场 少儿 文学 心理励志
              红色书籍 经济 科普 科普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书籍阅读偏好存在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某班同学就“如何推进全民阅读”这一议题展开讨论,拟向政府提出建议,在全社会形成“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氛围。
              (3)请你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拟定两条推进全民阅读的建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范例:
              建议:国家广电总局制作并播出优秀的“读书”主题公益广告,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
              理论依据: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建议一:
              理论依据:
              建议二:
              理论依据:
              材料四
              研学旅行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追求“诗和远方”,走出校园,在行走中见世面、学知识、长能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增加对集体生活和公共道德的体验,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请你任选下列一条研学线路,结合《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列出谈话提纲说服同学李华和己选择同一条线路。
            • 2.
              读图,回答问题。

              注:图中汽车的刮蹭与相撞也能对GDP作出“贡献”。但事实上,这部分GDP并不能带来有效益、有质量的增长,反而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依据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为什么不能仅仅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
            • 3.
              2011年1月《经济日报》报道,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众多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村建筑节能方法和举措,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辽宁省提出农村住房朝向应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以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甘肃省针对干旱少雨、日照充沛的特点,向农户推广南向走廊修建全玻璃封闭的“暖廊”,做法简单,方便实用……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哲学道理。(6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大学生对某区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农村一些地方文化生活“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赌钱(打麻将、六合彩)”的现象普遍存在,算命、看风水等迷信活动十分突出,农村文化内容单薄,创新乏力,还停留在电视节目等几种简单的形式上,纺织剪纸、杂技花灯等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电脑网络、数字电影等文化形式进入缓慢、推广困难,更难见到创新农村文化形式的新举措和新尝试。
              材料二: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因地制宜促进涉农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不断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差距,推动城乡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1)针对材料一中农村“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现象反映的问题,用辩证否定观进行简要分析。(6分)
              (2)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阐述材料二中推动农村文化发展措施的哲学依据。(8分)
            • 5.
              2009 年 10 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 》 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 25 %。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建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 》 ,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
            • 6.
              材料一 近期,广东反腐动作引发关注,40天内4名高官落马,其中,广东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因严重违纪,已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经查,危金峰于1998年至2012年间,先后多次收受贿赂;通过非法倒卖土地获取巨额暴利等。
              材料二 中共十八大对中国未来一个时期的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部署,连日来,中共新领导层就“反腐”话题频频发声,措辞严厉备受关注。在中央高层厉声反腐之际,近期多起地方政府“提速治腐”的案例,也在呼应来自高层这股“反腐风”。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当选后的首次亮相中,就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表露反腐决心。两天之后,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又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说警示官员,并强调“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履新之后,习近平措辞严厉的“反腐之声”立即引发舆论的集中关注。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号召全党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1)结合材料1、2,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贪官是怎么产生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应该怎么做?(10分)
              (2)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3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
            • 7.
              材料一: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为某种“无稽之谈”。
              材料二:小张是一名高三学生。最近他感到很烦闷:上月的模拟试成绩退步了,自感压力很大,甚至对高考、人生前途感到迷茫;另外,在即将毕业各奔前程之前,小张很珍惜与女同学小李的友情,甚至想把它进一步发展为爱情,以给人生中的中学生阶段留下美好的回忆。
              小题1: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一,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6分)
              小题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结合材料二中小张的思想实际给予他正确的引导。(8分)
            • 8.
              某校高二学生开展主题为“以人为本话民生,执政为民谱真情”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参与其中,分享成果。
              ★信息收集
              同学甲收集到以下信息:过去的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中国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温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指出,“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总理不回避、不遮丑,而是直面民生工作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部署今年的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社会建设的重点,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1)结合材料分析总理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直面民生工作的?(6分)
              ★观点评说
              同学乙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尽管我国目前民生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但各种民生问题也不断涌现。时代要求政府更好地承担起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的重大责任,因此维护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
              (2)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评说乙同学观点的合理性。(6分)
              ★感悟反思
              在参与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感生活在当今时代是幸运的,是幸福的。懂得了人生是短暂的,人生的价值却是永恒的。朋友,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3)结合材料,从“价值创造与实现”角度谈谈你准备怎样度过有价值的人生?(6分)
            • 9.
              材料 我国北纬26度30分以北海域伏季开始休渔。连同实施的北纬26度30分以南海域伏季休渔,至此,我国海洋伏季休渔全面实施。
              我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自实施以来,历经数次调整,休渔时间逐步延长,休渔作业类型逐步增加,休渔范围逐步扩展到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几大海区,覆盖沿海1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运用有关矛盾的观点,结合我国的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 10.
              当前,学习贯彻践行十八大精神的活动正在在全国上下蓬勃开展。有专家指出,本次活动主要应当围绕党的基层组织进行。只有切实抓好乡镇、村和街道、社区这个活动重点,才能更好地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切实抓好本次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头脑,使十八大精神深入人心,并和本乡镇、村、街道、社区的实践相结合;必须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要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一起来解决问题,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必须努力办好实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把握本地区工作特点,创造性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就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请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说法。(6分)
              (2)上述材料中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的哪些道理?(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