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研究“某品牌酸奶中乳酸菌数量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的细菌培养基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如适量的________和琼脂。在培养基各成分溶化与灭菌之间,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很多,图1中过程③所示的方法为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做A、B、C三个培养皿,原因是________。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后,

              所得数据需要乘以10n后,才可表示乳酸菌的数量(单位:个/ml),这里的n=________。

              (3)请完善“检测乳酸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的实验操作步骤:

              步骤1:分别取________加入三组无菌培养皿中,再加入灭菌并冷却到________℃左右的培养基,立即混匀,静置凝固成平板。

              步骤2:向三组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待检测的乳酸菌菌种。

              步骤3:将接种后的三组培养基和一个________都置于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观察比较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情况。

            • 2. 泡菜是中国人喜欢的食品,每年到了白菜、青菜、萝卜收获的季节,各家各户都会选恰当的时间,腌浸过冬食用的泡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泡菜制作时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常见的乳酸菌有________两类。泡菜具有独特的酸味,主要是因为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底物所含的稳定化学能的主要去向是________。

              (2)实验室可采用________法进行乳酸菌菌种纯化,在对该菌种进行培养时,与常规微生物培养基相比还需要额外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实验室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亚硝酸盐首先与________发生反应,随后再通过相关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再与已知浓度的________进行比色。

              (3)市场上购买的真空包装泡菜,在没有发生漏气的状态下发生了“胀袋”现象,甲同学怀疑是杂菌污染导致的,乙同学怀疑是乳酸菌大量繁殖导致的,说出你支持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

            • 3.

              为了调查某学校附近河流的水质状况,该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该小组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组将接种好的培养皿在恒温箱中培养时倒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基上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培养皿上菌落的平均数可以计算河水中该细菌的密度,但计算的数据要比实际活菌的数目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上述的活菌计数法外,______________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

              如图是分离、纯化及保存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过程示意图:将土壤表层土稀释液煮沸5 min(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不会失去活性)静置5 min后获得样品,进行如下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题意可知,除用选择培养基外,还有________操作起到筛选作用。

              (2)上图的划线操作中,培养基从物理状态分类上属于______________,接种环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灭菌,划线过程中第一区和最后一区的划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相连。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5个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4的样品液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长出来的菌落数分别为13,160,532,175和187。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个。

              (4)用上述方法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样品中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以鲜蓝莓汁为原料,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为了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可在果汁加工过程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酶。将鲜蓝莓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要将发酵瓶的瓶盖拧松一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12 d后,先提纯再在酸性条件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

              (3)某研究小组利用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蓝莓中的花青素,能否成功?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从食醋中分离出过程乙所需的微生物,可采用___________法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上纯化培养。使用后的培养基需要进行___________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 6. (15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

            • 7.

              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____,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无机盐、水)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的特有的成分有__________。

              (2)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_____。从__________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釆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__________(选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__________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

              ②吸取l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___________℃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A、B、C、D、E。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

              所含氨基酸

              A

              组氨酸

              苏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亮氨酸

              B

              精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C

              酪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丙氨酸

              D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色氨酸

              丝氨酸

              E

              半胱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___________。

            • 8. 根据生物技术实践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制成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
              (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其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_____和_____。
              (4)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_____,易溶于_____。
            • 9.

              葡萄种植基地为解决葡萄滞销易腐烂问题,引进果酒、果醋生产线进行葡萄的深加工,获得了较好效益,其菌种筛选和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其中在纯化菌种A时,共接种了甲、乙、丙、丁、戊五个平板,每个平板接种量均为O.lmL。纯化菌种B釆用的是划线接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候选菌种A和B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差别是菌种A有           。图中筛选菌种所用的培养基在灭菌时温度为           

              (2)纯化菌种A时,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上图所示,则纯化菌种A的接种方法为           ,接种乙平板时的操作失误是           

              (3)纯化菌种A的过程中,除乙平板外,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的菌落数分别是180、 200、420、190,则样品中菌种A的密度为       个/mL,此方法计数的结果常常低于实际值,原因是                

              (4)果醋发酵与果酒发酵相比,提供的不同条件有                      

            • 10.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图),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1  取某地区土样5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1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h。

              步骤2 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表)。

              分析回答:

              (1)从物理形态看,培养基A属于_______培养基。培养基中磷源应该是______________。

              (2)步骤1中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步骤2中接种环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

              (4)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B中,并在37℃、200 r·min-1 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①用摇床进行培养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