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和酶的催化下分解都加快,其原理都是降低了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选择淀粉和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或者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检测效果均可
              C.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则检测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
              D.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操作合理的顺序应为: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2.

              若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加入底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计时→加入酶→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酶→保温→计时→加入底物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4. 如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______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 ______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______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______ ,⑧处应是 ______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2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
            • 5.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______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______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______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____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 ______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管粒颜色显著 ______ 白管粒(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6.

              下列关于酶制剂、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和无机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磷农药,需要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B.固定化细胞跟固定化酶相比,在催化大分子物质的反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可以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D.酶制剂的催化效率总是比无机催化剂的效果显著
            • 7.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 8. 目前全球能源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开发新能源.利用植物淀粉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酸性淀粉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① ______
              ②淀粉与碘液呈蓝色.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酶浓度相同),淀粉溶液等.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下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1 2 3 4
              蒸馏水 2 2 2 2.2
              PH=5.5的缓冲液 0.5 0.5 0.5 A
              淀粉溶液 0.8 0.8 0.8 0.8
              甲生物提取液 0.2
              乙生物提取液 0.2
              丙生物提取液 0.2 B
              总体积 3.5 3.5 3.5 C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保温1小时.
              (4)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5)观察比较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 D
              分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D的颜色深浅程度 ______ (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3)甲、乙、丙三种生物中,你认为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是 ______
            • 9. 某同学利用可溶性淀粉溶液、玉米种子提取液(含有α-淀粉酶)及相关试剂进行的实验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A B C D E F
              质量分数为1%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2 2 2 2 2 2
              恒温水浴10min(℃) 0 20 40 60 80 100
              玉米种子提取液(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10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10min(℃) 0 20 40 60 80 100
              冷却后加入碘液 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观察并记录各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 ++ - ++ +++
              (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1)上述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
              (2)请填写表中C试管中液体颜色变化情况 ______ .D试管中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不变蓝色的原因是 ______
              (3)A、F试管中蓝色最深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 ______
              (4)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5)据表能否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60℃?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10. 为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分离、筛选、鉴定工作.
              (1)为分离果胶酶产生菌,科研人员配制了下表所示成分的培养基,该表空白处的两种成分是 ______ .制备的培养基常用 ______ 法进行灭菌.
              K2HPO4 MgSO4 NaNO3 FeSO4 琼脂
              0.1g 0.5g 3g 0.01g 2g 15g 加至1L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放入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制成悬液.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 ______ ,用 ______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 ______ 状态放人培养箱.
              (3)选择单菌落数目适宜的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果胶与刚果红结合后显红色),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基表面的刚果红溶液,观察并比较菌落 ______ 直径的比值,筛选果胶酶高产菌株.
              (4)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培养液的 ______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将一定量的粗提果胶酶与适量果胶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时,需将 ______ 与等量果胶溶液混合,作为实验的对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