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消费成为人们的新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邹城市依托百里邹东、清新田园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发旅游休闲产业。以“邹东深呼吸”为同一品牌,整合邹东山区独居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推出峄山桃花节、老龙湾梨园春赏花节、踏青大束百里骑行、看庄土豆节、张庄樱花采摘节、中心镇万亩杏园采摘节等系列体验活动、着力打造山野乐园、石屋山乡、水上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吃农家饭、住农家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材料二: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邹城特色资源逐步被开发利用,从民俗文化、土特产品到乡村的饮食习俗,都在换发生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游客喜爱的香城长红枣、张庄牛心杮、石墙薄皮核桃、北宿瓦屋香椿芽、看庄猪牙皂等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呱呱鸭、双孢菇、黄金梨等被授予山东省名牌农产品。2015年邹城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数近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人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乡村旅游?
              (2)结合材料二,谈谈发展乡村旅游有哪些意义。
            • 2.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年。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预计)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48.41

              53.41

              58.80

              63.61

              68.23

              财政收入/万元

              10.37

              11.72

              12.92

              14.04

              15.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21810

              24565

              26955

              844

              31398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6977

              7917

              8896

              9892

              11108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累累硕果,13亿人民的奋斗目标正加速变成现实,国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得到了实惠。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材料二 居民的消费热情:
              国外的高品质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国内消费却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企业在面对国内和国际客户时采取了双重标准。以备受中国游客追捧的日本“一目惚”大米为例,实为辽宁盘锦出口。然而,“一目惚”大米按照日本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有机栽培,人工灭虫,不会喷洒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农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从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谈谈我国如何把居民的消费热情留在国内。
              材料三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3)根据材料三,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在市场机制条件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让社会力量“唱主角”,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
              (1)从国家职能的角度看,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有什么重要意义。
            • 5.

              材料一 有一对夫妻,是国内最早一批下岗的职工。下岗以后,先是丈夫出去摆了个修鞋的摊子,没多久妻子也出去摆了个修鞋的摊子。夫妻两人脾气不错,生意一直很红火。过了几年以后,夫妻开了一家皮鞋专卖店,雇工经营,鞋店的名字就是丈夫的名字。由于夫妻待人和蔼,皮鞋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1)修鞋摊和“夫妻店”的经济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材料二 近期,“温州之痛”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温州传统制造业转型之痛的真实写照。2011年上半年生产制造业面临着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等多重挑战。而温州大多数制造业都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型的企业,上述因素直接加重企业负担,温州已经有两成左右的企业陷入停工和半停工状态。为此,不少民营企业家呼吁:希望中央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政策一定要尽快出台,现在中小企业的处境是急需输血,如果输血晚了,救也救不回来了。
              (2)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经营”的相关知识评析民营企业家的这一呼吁。(12分)
            • 6.
              (20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表1 我国人口增长(单位:亿人)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2000年
              12.72
              7.75
              2010年
              13.4
              9.7
              2020年
              14.43(预计)
              8.60(预计)
              表2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
               
              1995年
              1999年
              2005年
              2010年
              人数
              520
              586
              681
              834
              失业率
              2.9%
              3.1%
              3.6%
              4.2%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 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 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同学们所搜集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6分)
              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该课题的经济学依据。(6分)
              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8分)
            • 7.
              (28分)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在中华大地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改革开放35年我国经济发展成就

              表:我国的市场化程度(%)
               
              1978年
              2000年
              2002年
              2005年
              2010年
              2012年
              市场化程度
              5
              63.5
              66.5
              70.5
              75.5
              77.5
              注:50-65%为转轨后期市场经济,65-80%为欠发达市场经济或相对成熟市场经济,80%以上为发达市场经济或成熟市场经济。
              材料二 四川省某市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针对《决定》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提出要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目标:行政审批要“瘦身”,更要“健身”。一方面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已有100项行政审批项目被调整和取消;进一步清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抓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政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材料三 为了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201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提出了38项禁令,旨在管住“吃”、管好“住”、管控“行”、管制“游”,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政风廉政建设。这是继中共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之后的又一举措。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图与表有什么联系?(7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的上述做法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12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落实好党中央的上述规定?(9分))
            • 8.
              材料一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
              幕。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进一步明确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
              (1)请你说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体现。 (3分)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出现了“美丽中国”的提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
              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
              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
              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 “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你谈谈建设“美丽中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15分)
              (3)结合材料,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5分)
              材料三  稳定物价是今年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温家宝总理农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会允许物价上涨得不到遏制。温家宝总理指出,控制物价上涨关键是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也就是要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第三,要搞好流通,特别是要减少流通环节;第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的措施的依据。(12分)
            • 9. 运用经济常识,论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请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论述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要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得规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