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在新的时代中,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刻。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蕴含着每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当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RCEP.2016年11月19日,在TPP可能流产的背景下,中国成为秘鲁APEC峰会的中心,中方倡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和RCEP方案将推动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力量,并扩大中国的影响力。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积极推动“(FTAAP)和RCEP方案”的依据。
              (3)有人说,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利益共同体”是在搞强权独霸,请你举两则事例加以批驳。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本次APEC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并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强调亚太要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道路。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亚太国家共同发展,为本地区人民创造更多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要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 3.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迄今,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应持怎样的立场。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G20杭州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就应对世界经济新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中国方案。 强调要放眼长远,完善二十国集团增长议程,发掘增长新动力,开辟新增长点,以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经济转型,更好地维护当代和子孙后代共同利益;综合施策,创新经济增长理念和政策,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改革政策相互配合,经济、劳动、就业和社会政策保持一致,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进;扩大开放,继续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提供惠及更多人的机遇、得到公众普遍支持;包容发展,确保经济增长的成果普惠共享,促进在可持续和富有韧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投资,撬动国内和外部资金,支持平等获取资金的机会,不让任何国家、任何人掉队。

              材料二 杭州(G20)峰会召集了更多的国家,集思广益,共同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活动中来;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突出位置,将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以强大的兼容力、吸引力、整合力,促进各国互利合作、扩大开放,促进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共赢格局;中国积极担当全球治理的改进者、跨境产业合作的传递者、复杂交易的撮合者、国际资本技术要素的集纳者、南北合作的搭桥者。本次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不仅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的“攒局人”。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探究我国如何以G20峰会为契机,推动经济的包容性发展。(留9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攒局人”的原因。(留9行)

            • 5.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 “一带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一带一路” 从历史深处走来,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共同繁荣的梦想。
              “‘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国际论调迅速升温。“马歇尔计划”是二战结束时,美国参与西欧国家重建并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恢复欧洲经济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它密切了美国与盟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合作,是美国遏制和孤立苏联的重要手段,迎合冷战需要,其背后渗透显而易见的美国霸权图谋。
              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外国记者提出 “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的问题?”
              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你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不同。
            • 6. 2015年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亚投行的成立、丝路基金的远行,建设性开启了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变革的大幕,融入现存国际秩序的同时,增强了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全面参与并引导多边外交进程,倡导新型国际关系,让合作共赢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外交贯穿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以及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的中心主题,同时追求安全与发展两大目标:相继推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垒球治理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道多的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3月31日,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此次峰会让中国向国际社会再次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美双方在国际重大事务中密切合作的积极态度引发全球热议。外媒普遍认为,面对当今全球化的种种挑战,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无疑能对国际社会携手并进起良好的示范效应,并提供新的合作框架。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依据。
            • 8. 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1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全军将士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同时,在讲话中宣布了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的重大决定。
              结合材料,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裁军的认识。
            • 9.

              材料一:朝鲜25日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纷纷呼吁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不要进一步采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动并重返六方会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全文如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实验? 

            • 10. 材料: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召开。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中方把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习近平主席提出G20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这些重要主张,为曲折复苏的世界经济开出了“中国药方”,引起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赞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主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