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10月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的《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主旨演讲中指出,消除贫困,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2015年11月27-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议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习近平在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时指出,要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措施。
              (1)运用政治常识简要回答,实施扶贫开发体现我国政府对内履行了哪些国家职能?决定我国政府实施扶贫开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从我国外交政策宗旨角度,简要回答我国成为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的必然性。
            • 2.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维护周边环境,拓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的空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惠及亚洲、欧洲、非洲乃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一带一路”战略遵循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路精神,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实施“-带一路”战略是如何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
            • 3. 2016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外长会议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指出,新形式下,我们要把握方向,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通过建立规则机制管控危机,通过增进互信和紧张,通过政治手段化解危机,逐步推动复杂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 4. (2016春•扬州期末)材料一:早在汉代,中国人便最先发现了南沙群岛,随着南海丰富的资源被发现,多国打起了该地区的主意。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导致南海地区局势紧张。
              材料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是一贯的,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和权益。坚决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1)有人认为:“维护本国利益必然引起国与国之间矛盾,不可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赢。”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请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来说明该如何应对南海争端?
            • 5. 2015年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生动有力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念。亚投行的成立、丝路基金的远行,建设性开启了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变革的大幕,融入现存国际秩序的同时,增强了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全面参与并引导多边外交进程,倡导新型国际关系,让合作共赢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旋律:外交贯穿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以及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的中心主题,同时追求安全与发展两大目标:相继推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垒球治理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道多的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 6. 材料一: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2013年9月,菲律宾向联合国仲裁庭递交文件,企图通过仲裁与中国争夺南海部分岛礁。2015年10月,越南与多国石油公司签订勘探协议,每年盗采近1000万吨石油,并在岛礁上大规模填海造地,部署导弹。2016年3月以来,美国先后派遣军机、军舰闯入南海海域。日本则持续炒作“中国威胁论”、“海洋扩张论”。而目前已有俄罗斯、巴基斯坦近等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南海问题上明确支持中国,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
              材料二:关于南海问题,中国外交部多次表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将坚决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中国主张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议,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并非像某些国家热炒的那样要实现南海“军事化”和反对“航行自由”。中国不接受、不参与,更不会承认所谓南海仲裁案的“裁决”。
              (1)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有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持有不同态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我国关于南海问题的立场、主张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点的?
            • 7. 材料一: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人大代表纷纷建议把中医药事业纳入国家战略,保护中医药资源。国务院相关部门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提请的中医药法(草案)。
              (1)结合材料一,说明推断中医药法产生的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亚州新安全观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亚信峰会上提出的,它强调“共同、综合、可持续”
              等新理念,具体内容是:安全应当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也不能靠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发展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钥匙”,要安全和发展并重,努力形成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
              (2)结合材料分析习近平倡导的亚州新安全观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 8. 2016年3月2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并发表题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的主旨演讲。李克强就亚洲国家携手应对挑战提出几点看法:一是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坚持睦邻友好、和平共处,夯实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二是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三是共同深化融合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国家发展战略,支持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四是共同促进开放包容,增强亚洲的凝聚力。五是共同激发创新活力,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请结合材料分析李克强总理的观点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内容。
            • 9. 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版图中的克里米亚举行了脱乌入俄全民公投。对公投全部选票的统计结果表明,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2014年3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否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的合法性草案进行了表决。2014年3月28日,联合国大会对乌克兰临时政府提交的否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的合法性草案进行了表决。
              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否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的合法性草案情况(2014.3.23)
              国别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10非常任个理事国
              立场赞成反对弃权赞成
              票数31110
              最终结果联合国安理会未通过否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的合法性草案
              联合国大会表决否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的合法性草案情况(2014.3.28)
              国别美国、英国等国俄罗斯、朝鲜等国中国、印度等国
              立场赞成反对弃权
              票数1001158
              最终结果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否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的合法性草案
              (1)结合上述材料,分别从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对草案的表决原则角度,简要回答:
              俄罗斯同样投了反对票,却导致否认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公投的合法性草案不同表决结果的原因。
              (2)从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则角度,简要回答我国对克里米亚问题所持立场的依据。
            • 10.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缓和南海的主权争议,主动提出了“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务实主张,强调在共同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合理、和平地解决争端。近年来,少数东盟国家屡屡采取挑衅行动,侵犯我国南海主权,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中国政府重申:我们主张通过协商和对话妥善管控分歧,解决争议。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简析中国政府务实主张的合理性。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不惹事、不怕事”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