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高一(6)班同学以“十三五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甲说:“十三五规划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要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落实这一要求对我们共创幸福美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乙说:“近年来,国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创造条件让“民众说话”,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结合同学甲的观点,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
              (2)结合同学乙的观点,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说明国家让“民众说话”的理由。
            • 2. 2015年,环保部发布《“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呼吁全社会每个人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比如尽量乘公交出行,或步行、骑自行车;优先购买绿色产品,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养成节电习惯;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等。同时,公众应自觉助力,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公共治理。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是如何作为的。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1)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分别是什么?
              (2)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公民应如何有序的政治参与?
            • 4. 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科学认识“新常态”,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
                  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可是,我们每月的工资似乎还不太够用,开销总在增加。从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向扩大消费的发展战略,鼓励消费,促进民生,但当消费支出更多了的时候,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李克强总理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要给企业松绑,把该做的做起来,把该放的放掉。从给钱、给项目、给政策不好使了到市场主体呼吁“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应各归其位,这样一个新常态,你我适应了吗?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的原因。
              (3)综合经济、政治的相关知识,以“如何适应新常态”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 5.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 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 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 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 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 示。
              材料二:M 市某社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居民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 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开办“法律大讲堂”,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崇尚宪法法律权威, 不得超越宪法法律;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坚持实 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这些举措有利 于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法治社区的建设。
              (2)假如你是该社区的居民,请你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
            • 6. 近年,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发,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1)请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公民在治理空气污染中应该如何作为?
              (2)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回答(或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简要回答),为什么治理空气污染需要每个公民都行动起?
            • 7.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媒领域带来了颠覆式变化,每个公民在网上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即时传播自己看到、遇到的社会信息,从而使公民能更充分行使表达权,但网上也不时出现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违法现象。
              目前,我国政府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网络施政”,同时,依法加强对网络社会的管理,维护好互联网秩序,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
              请运用政治常识“政治参与 公民责任”和“国家职能”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 8. 材料一:2011年3月16日,浙江部分地区食盐供应发生异常波动,甚至出现群众排队抢购现象,并迅速蔓延至全国许多地区。事件发生以后,相关政府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抢购情况继续蔓延,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材料二:经调查,投机商利用日本核危机散布谣言,误导消费者,从而牟取暴利,是导致此次食盐涨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四川广元,一网民因在网络上发帖散布“食盐商将停止生产食盐,盐将全部涨价”等谣言,被公安机关查获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1)阅读材料一,分析说明政府“确保食盐市场稳定供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治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何启示?
            • 9. 材料一:2011 年1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补贴在春节前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要求抓紧建立低保和失业保险金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材料二:2011 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他强调,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的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
              (1)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必要性。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为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了哪些有益启示。
            • 10. 中国个别城市近日发生了涉日游行。部分群众对前一阶段日本一些人士的错误言行表达义愤,表达爱国热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几天前表态时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相信广大群众一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态度。面对复杂环境和各种矛盾问题,如果不能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外交部发言人所说的话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