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

              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姓对公共服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被动式的管理与服务难以满足需求,“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刻不容缓。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政府建设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电子政务对协同应用、综合监管的新要求,超出了原有的制度设计范畴。“互联网+政务服务”并非简单地把线下工作搬到网上,而是要求政府工作理念切实转变,对政府工作流程优化再造。总体看,互联网数据共享、协同应用、扁平化等理念,都挑战着政府部门传统的思维方式。

              材料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依托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和通信平台,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互联网+农业”于电商而言,“农产品网上卖”拓展发展空间;“互联网+农业”于农户、消费者而言,增进了互联互动,质量靠得住的农产品得到更快、更广的传播推广;“互联网+农业”于农企而言,让“靠天吃饭”的农企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产品销售风险,更加注重品牌、特色,树立农业“百年老店”的形象。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运用“互联网+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互联网+农业”带来的经济意义。


              (2) 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我们要弘扬工匠精神,带动我国制造业发展,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1)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2)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据此有人认为,劳动者和企业只要注重细节我国就能建成“制造强国”。请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假如你所在的班级即将召开“工匠精神与我的高考”主题班会,请你为自己拟出两条奋斗格言,要求语言通顺流畅,每条格言字数不超过20字。

            • 3.

              材料一 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战胜困难,夺取胜利;“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 长征途中,红军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的真理;“长征是一次唤起民众的伟大远征”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

              材料二 长征所体现的文化力量超越时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人文支撑。站在新起点上,必须从长征中汲取精神力量,积聚前行动力。长征精神主要是: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忠诚理想、坚定信念,民主团结、顾全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远甚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这就需要倍加珍惜并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把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论证红军长征胜利的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从长征精神汲取力量。




              (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学习长征精神,要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使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更加贴近群众、深入民心。请你为此拟两条宣传标语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战胜困难,夺取胜利;“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途中,红军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的真理;“长征是一次唤起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

              材料二长征所体现的文化力量超越时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的人文支撑。站在新起点上,必须从长征中汲取精神力量,积聚前行动力。长征精神主要是:心系群众、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忠诚理想、坚定信念,民主团结、顾全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远甚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这就需要倍加珍惜并充分运用长征这个精神宝库,把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结合材料一,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论证红军长征胜利的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从长征精神汲取力量。

              (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学习长征精神,要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众化、常态化,使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更加贴近群众、深入民心。请你为此拟两条宣传标语。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他们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情操、气概、风格和作风,铸就了伟大的不朽的长征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印证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更加凸现出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社会上一些随意诋毁长征和长征精神的声音沉渣泛起,质疑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距离不够,渲染歪曲长征就是“逃跑”,故意混淆是非,否定主要史实的真实性,动摇人们的信仰根基。于是,有人抛出“长征精神过时论”,认为长征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长征精神也只是适用于革命战争,现在和平年代再谈长征精神未免“过时”了。

                 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就是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使其焕发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对“长征精神过时论”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弘扬长征精神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影响。

              (3)长征永远在路上,请你为弘扬和践行长征精神命制两条宣传用语。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月10日至11日,由陕西省文化厅出品,陕西省渭南市秦腔剧团创排,渭南市澄城县剧团、户县群星剧团等基层院团联合打造的大型秦腔现代戏《家园》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拉开了该剧全国巡演的序幕。

              《家园》以反映“精准扶贫”为主题,以2010年发生在陕西紫阳的真实事件为素材,讲述了特大泥石流吞噬了一座村庄后,陕西启动避灾移民工程,干部带领村民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该剧采用管乐与民乐结合配乐的方式,并搭配现代舞台效果,给观众们献上了一场极具震撼力的秦腔艺术盛宴。在创排过程中,剧组人员实地采风、寻访灾民、了解救灾过程,努力使舞台表演还原生活本真,述说心灵家园的重建过程,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该剧创作于2012年,经过几轮修改,被作为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剧目,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该剧具有追求真善美的浸润力,是一台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之作、《家园》的成功,表明了“主旋律”的戏完全可以凭借自身之华彩绽放出动人心魄、振人眉宇、爽人胸怀的艺术魅力。《家园》观照天下安危、揭示潮流,艺术地、美学地鼓舞人、打动人、引领人、滋养人,成功高扬起作为时代故事、时代精神、历史记录支点的民族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家园》获得成功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

              (3)2017年春节之后,《家园》还将赴上海、广东、福建、黑龙江、云南等地巡演,请你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 7.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悲情”与“欢乐”之辩

              端午节临近,有人说端午节屈原投江是一个悲壮的日子,不能说快乐;另一方则说端午不止是纪念屈原,还有划龙舟、包粽子,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有关媒体在一档文化类节目中认为:“悲情节日也应有快乐”,对于类似传统节日,只看到悲情的一面,看不列欢快的一面,显然是一种偏见式的文化理解。欢乐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而悲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快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更不是毫无底线的喧嚣、热闹甚至“娱乐至上”。否则,“端午节快乐”、“清明节快乐”在“朋友圈”中流行,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元素;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被广场舞叨扰……诸多让人“感觉怪怪”的举动,就会与节日环境要求、文明诉求和伦理道理相去甚远,无疑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没落。

              材料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有关媒体所陈述的关于“悲情节日也应有快乐”的观点的合理性。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3)班级举行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辩论赛,请拟定两组辩题。(每组10〜20个字,符合辩论赛要求)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蛾丰碑。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击退上百万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用鲜血与生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西里约奥运会 ------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再次奏响中国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女排精神已超出了体育竞技范围,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材料二:八十年前,史无前例艰苦卓绝的长征蕴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长征永远在路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的新长征。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女排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从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3)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某校开展“忆长征·品经典”主题研讨,请你就中学生如何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10.

              材料一: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第四,淘汰赛阶段,先后战胜巴西、荷兰。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与塞尔维亚女排展开决赛的较量,中国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经过四局对决,最终以3∶1力克对手,夺得本届奥运会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女排精神”再次奏响中国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历史性的五连冠,向国人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女排的热潮。因此,女排精神从一开始就超出了体育竞技范围,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材料二:八十年前,史无前例艰苦卓绝的长征蕴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长征永远在路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的新长征。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女排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从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3)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某校开展“忆长征·品经典”主题研讨,请你就中学生如何更好地传承长征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