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15日全国各地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陆续出炉引发网友热搜。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4年全国各地平均工资表(图2) 

              图2
              注:北京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目前全国唯一突破10万元大关的地区,这一水平是目前最低的河南省(42179元)的2.4倍。多数身份未超过国家平均标准。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在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平均工资并不能反映差距的问题,中位数可能比平均工资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众多网友吐槽自己“拖后腿”,恰恰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前收入差距大的情况。
              “这也凸显出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过高的不合理差距,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李实建议,要在经济增长上多下功夫,保证就业和工资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精准发力,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材料三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李克强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到户籍制度改革,用了大量客观的数据,阐述2014年的进展和2015年的工作总体部署。“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细节,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广泛影响。就业,将有更多工作机会;带薪休假,不再是“镜花水月”。看病,个人负担将减轻。户籍制度,没户口也能享公共服务。搬新家,住房不再是奢望。创业不用为审批“跑断腿”。收入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环境新提法,高频词“发展”说得最多!有望迎来更多蓝天!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体现的经济道理。(4分)
              (2)阅读材料二,从“个人收入的分配”的角度简述如何把“提低、扩中、限高”落实好。(12分)
              (3)围绕“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分)
            • 2. (28分)财税体制改革是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
              材料一:
              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九五”期间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GDP增长率(%)
              8.3
              8.8
              11.2
              税收增长率(%)
              11.4
              15.5
              21.8
              税收弹性系数
              1.37
              1.76
              1.98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表2: 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12年
              0.120.—0.27
              0.4
              0.463
              0.474
              材料二: 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人均比2010年翻一番”,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材料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推进“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推进“营改增”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
              增值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抵扣功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进原辅材料、销售产品发生的税额后,在计算应缴税额时,在消项增值税中应减去的进项增值税额。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8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预计2013年将为企业减轻负担1200亿元。
              税制改革需要一个过程,逐步到位,中央已经明确,要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
              (1)分析材料蕴含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营改增”的经济意义。(12分)
               
            • 3.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个税调整,是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的,也充分反映了广大百姓的呼声。下表是韩先生和刘先生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前后税负变化情况: 
              韩先生
              刘先生
              月工资收入
              5000元
              月工资收入
              40 000元
              修改前应纳税款
              325元
              修改前应纳税款
              8125元
              修改后应纳税款

              修改后应纳税款
              8195元
              注:调整后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第一级税率:不超过1500元部分为3%。
              (1)请计算并说明韩先生应纳个税的变化情况,并根据上表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的角度,阐述此次个税调整的意义。(8分)
              (2)有人认为,“个税越低,越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10分)
            • 4.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
              于1912年提出的,国际上用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
              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
              60年代  
              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0.17~0.18
              0.21~0.27
              0.4
              0.463
              0.469
              小注: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 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晒福利”又成了网络上的一项熟门话题。“单位往账户里打了一万块钱,别的没了”、“只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以示祝贺”……五花八门的帖子显得有些娱乐化,但背后问题的核心却十分严肃——福利只是冰山一角,多数网友真正关心的是收入差距正日渐扩大。当前,社会各方的一个共识是,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应成为政府“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虽然缩小收入差距很难,但只要政府在制度安排、落实机制方面有保障的话,还是很有希望实现的。
              (1)描述材料一表明的变化情况及反映出的经济问题。(2分)试预测图表中2008年的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保持基尼系数的正常值我们应采取哪些合理的经济措施。(8分)
              (3)试从《政治生活》角度,根据材料二说明“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应成为政府‘十
              二·五规划重要内容”的原因。(6分)
            • 5.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3年1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笫八次全体会议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着眼点是,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6.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①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②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
              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  ④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中强调公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7.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16分)
              (1)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什么?(8分)
              (2)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8分)
            • 8. 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4年的10.39%提高到2009年的19.99%。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1996~2009年,我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针对这些现象,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12分)
               
               
            • 9. 理顺分配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是当前深化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它不仅关系到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也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关系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
              请你应用所学的知识,为理顺分配关系,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提出建议。(9分)
               
            • 10.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上年增加395亿元,今年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全部免除,中央财政拨款95亿元专门用于帮助高等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也将进下落实。

              (1)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属于国民财富两次分配中的哪一次分配?(2分)

              (2)实现教育公平必将推动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其原因。(4分)

              (3)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符合唯物论的什么观点及方法论要求?(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