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元青花之谜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
              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2)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
            • 2. 鸟飞雀跃
                                                     白双法
                  ①汉字是中国古老的文字.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所以有“仓颉造字”的典故.
              ②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汉字一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走来,直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化字.汉字有其自身的造字规律和原则.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
                  ③我们来看“鸟”字的发展.“鸟”字就是一个喜鹊的形象,从甲骨文、金文来看大体是个鸟的形象.“鸟”字到小篆线条化时初具字形.化为隶书时上撇为头顶的毛,中间是头部和表示眼睛的一点,下面是长羽和爪子的四点“灬”.简化时写成“鸟”.
                  ④许慎在解说这个“鸟”字的时候,专门加了一句叫“长尾鸟”.我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鸟中,什么鸟尾巴最长呢?有人说孔雀的尾巴很长,野鸡的尾巴很长,但这些都不常见.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喜鹊,在民间老百姓又把喜鹊叫做“野麻雀”.因为这种鸟身上有点点,像小麻子一样.这个鸟不容易喂养,它性情很烈,你如果捉住它,它宁可饿死也不顺从人,野性很大,所以叫野麻雀.
                  ⑤雀也是一种鸟,这个“雀”字另外一个读音就叫“qiǎo”.在方言里还有这个音,例如“家雀qiǎo”一词.“雀”字的甲骨文由“小”“隹”两部分组成.隶书将篆文的“小”写成“少”.“隹”是描画麻雀在地面连飞带跳的样子,念“zhuī”,“隹隹隹、隹隹隹”,模拟小麻雀的叫声而来.“隹”的左边偏旁单立人(亻),表达出这鸟和人的关系很密切;右边顶部一个点,表示鸟的小脑袋,下面四横一竖,是鸟的翅膀.古人以大鸟为“鸿”,小鸟为“雀”;以“鸿鹄”与“燕雀”比喻形体大小与目标高下之异殊.
                  ⑥再看这个“飞”字.“飞”指鸟在天上飞行.我们现在观察,会发现“飞”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起飞,从底下往上飞,升上天去.从甲骨文看,正是像大雁分成了人字行,一层一层地在天上飞行.到了金文就有点变化,像鸟飞的时候还叼了一根草,或者是其他的一个东西.到了小篆的时候,就把鸟飞的这个形象变得比较复杂了,像鸟不断地往上升,字的下方,实际上仍是两个翅膀展开的意思.隶书和楷书(飛),就特别把它变成升起的“升”,就有了繁体的“飛”字.“飛”字右边还是鸟在飞行,而左边是往上升,这才叫飞.
                  ⑦鸟还有一种飞行情况,是在高空平飞.我们称之为“翔”--飞翔,飞和翔是不一样的.鸟的飞是翅膀向下扇动往上飞,要升起来.而飞翔的时候翅膀不动,两个翅膀展开在高空盘旋.翔为翅膀平直不动盘旋地飞.可见,古人在造字中加入了很多细致的观察.
                  ⑧我讲这些,是建议大家学字的时候,要去体会字与生活的关联,字与文化内涵的联系,不是光看横、竖、撇、捺.把文字所赋予的生命放到生活中去体会,你会发现中国古人造字真的非常有道理.汉字里有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真谛.
                                                                                          (有删改)
              (1)由“鸟、雀、飞”等字的发展演变来看,汉字的造字有什么特点?
              (2)第①段中加点的短语“据考证”,能否删掉?
              (3)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常见”?
              (4)从说明方法角度,说明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 3. 阅读说明文《服装也有低碳和高碳之分》,完成下列各题.
                                   服装也有低碳和高碳之分
                  ①低碳指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相应地,低碳生活则是指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生活方式.
                  ②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人们的服装和服饰.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来看,可以将服装分为低碳服装和高碳服装,前者指的是以棉麻丝天然纤维为材料制成的服装,后者指的是以化学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服装.
                  ③根据服装碳排放指数可衡量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计算表明,一件纯棉衣物一生大约造成7 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件化纤衣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47 千克,远远大于纯棉衣物,但化纤衣物的寿命较纯棉衣服更长.因此,低碳服装也泛指可以减少个人在穿衣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的方法,而一衣多用、提高每件衣服的使用率、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产品等方式是降低服装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
                  ④纯棉服装中的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舒适性,
              ,纤维可向周围的大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10%,因此纯棉服装会让人的皮肤感到柔软而不僵硬.同时,如果棉布湿度增大,周围温度较高,纤维中含的水分会蒸发散去,使织物保持水平衡状态,也使人感觉舒适.
                  ⑤纯棉服装还具有保暖性和抗静电性,因为棉纤维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很低.棉纤维本身具有多孔性,弹性较好,纤维之间能积存大量空气,空气又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所以,纯棉纤维纺织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抗静电性.而且,由于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还有少量的蜡状物质、含氮物和果胶质,对人的肌肤无任何刺激及负作用,久穿对人体有益无害,卫生性能良好.
                  ⑥另外,纯棉衣服的耐热性和耐碱性也让衣服可以经久使用,从而让人们少消费衣物.而且,棉纤维对碱的抵抗能力较强,在碱溶液中,棉纤维不发生破坏现象,该性能有利于使用后对污染物的洗涤,消毒除杂,也有利于人的健康.
                  ⑦化纤产品制成的高碳服装则对人的健康有诸多不利.
                  ⑧首先,化纤服装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表现为丘疹、红斑等,女性、老人和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萎缩,皮脂和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干燥脱屑,免疫功能下降,而化纤衣服吸水性差,汗液吸附在皮肤上易导致微生物繁殖和腐败,造成瘙痒,诱发过敏和湿疹等.特别是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混入的各种原料,如氨、甲醇等微量化学成分,对皮肤过敏的人,尤其是对儿童刺激性较大.化纤衣物在制造过程中会加进许多添加剂,如甲醛树脂、防皱处理剂、柔软加工剂及荧光漂白剂等,这些化学物质极易被皮肤吸收,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湿疹、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荨麻疹等症.
                  ⑨其次,化纤衣服容易产生静电,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化纤衣服产生的静电可以改变人体体表的正常电位差,影响心肌正常的电生理过程及心电在无干扰下的正常传导.例如,静电能使病人加重病情或诱发早搏,持久的静电还会使血液的碱性升高,导致血清中的钙含量下降,钙的排泄增加,从而引起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影响人的机体生理平衡,干扰人的情绪等.
                   ⑩凡此种种表表明,低碳服装比高碳服装更有利于健康.
              (1)低碳服装具有哪些优点?
              (2)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加点的“
              ”能否删掉,为什么?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生活中,仍有不少人喜欢化纤衣服,为满足此消费群体的需要,试针对化纤服装的缺点,为生产厂家提一条建议.
            • 4. ①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氯离子具有维持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和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钠离子在人体水量恒定上起主要调节作用,钠多则水也多,钠少水也应当减少.因此盐摄入过多时,可能发生水肿,过少时,可能引起脱水.
                  ②虽然我们的身体离不开盐,但是过多的摄入盐却对身体产生危害.日本秋田县的居民喜欢吃咸食,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为20-30克,比其他县的居民多两倍.结果秋田县居民中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偏高,是日本有名的短命县.
                  ③为什么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呢?研究表明,盐能使人体“水化”.也就是说,人体盐分多了,对水分的需求也要相应的增加,从而使过多的水分滞留在体内,导致血管内血浆容量增加,最终引发高血压.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蛋白质“Racl”在摄取盐分过多导致高血压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开发出抑制Racl的药物,就能够治疗因摄取盐分过多而导致的高血压.
                  ④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标准,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以5克为宜,不宜超过6克.事实上人们的盐摄入量往往高于此推荐值.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盐9.7克,农村居民为11.1克,并且中老年群体盐摄入量明显高于青少年.
                  ⑤减少盐的摄入不仅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脑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血栓等疾病患者,采取限制盐摄入量要比多吃蛋白质和不吃肥肉等措施更有效.⑥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将盐摄入量从每天9-12克减少到5-6克,血压会有明显的降低.通过这种方式所达到的降压效果等同于口服降压药的效果.
                  ⑦       .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⑧如何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呢?请记住,少吃盐永远是你的健康之道.
              (1)简要概括盐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点词“尽量”的表达效果.
              (3)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明其作用.
              (4)在第⑦段空格处填写本段的中心句.
            • 5.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
                  ①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②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木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摄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萄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③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了微妙的作用.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水的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说是节约的典型了.
                  ④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形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了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自然界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涡流,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1)第②节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它的作用.
              (2)阅读第④段,概括“植物的叶子”和“雨滴”是如何遵循“节约”法则的?
            • 6. 阅读李复兴的《饮水与健康》,完成第下列各题.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
              2
              3
              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人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玲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
              ,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
              1
              3
              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这段文字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2)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3)第⑥段加点的“美国科学家测定”这几个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 7. 课内阅读,回答下列各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
                  ①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②《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④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⑤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⑥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⑦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⑧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⑨罗布泊消失了.
              (1)读完选文,你认为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
              (2)文章大量引用《汉书.西域传》和《亚洲腹地探险8年》中对罗布泊的描绘的语句,有何目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3)文段中多处引用了具体的数据,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4)第⑧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5)近来,全球频繁出现异常气候,结合所选文段,谈谈你的感想?
            • 8. 阅读《隐居森林翼龙》,完成下列各题.
                 ①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②“隐居森林翼龙”的意思是隐藏、居住在森林中的翼龙,形象地反映了这种翼龙的树栖生活方式.森林中翼龙的体形娇小,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但它们是那些体形巨大的进步的鸟掌翼龙类的祖先类群.被发现的森林翼龙几乎为一完整的化石骨架,保存完好.它的嘴巴尖长,眼晴很大,嘴里的牙齿已经完全退化消失,属于无齿的翼龙.在此之前,科学家仅仅在德国发现过一种比它更小的出生不久的具有牙齿的翼龙化石,翼展约18厘米,科学家认为它是刚刚孵化出来的“婴幼儿”.
                 ③森林翼龙的翼展虽然仅为25厘米,但科学家分析认为它已经成长发育为一只能够展翅飞翔的年轻个体.这一新的龙翼化石因此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无齿的翼龙,也是白堊纪最小的翼龙,比发现于热河生物群的未孵化的翼龙胚胎(翼展约27厘米)还要小.
                 ④翼龙是生物演化史上第一个成功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曾经控制中生代天空1.6亿年之久.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隐居森林翼龙”的特征.
              (2)在第②自然段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迄今为止”能否去掉?为什么?
            • 9. 阅读《泥石流》,完成下列各题.
                                                泥石流
                  ①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突降暴雨,泥石流在8日凌晨倾泻而下.截至9月4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78人,失踪287人,受伤住院72人,其中转院治疗59人,治愈出院10人,还有3人住院观察,累计门诊治疗2315人.
                  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产生的大量水源携带上游堆积的丰富松散固体物质形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③岩石的风化是自然状态下既有的,在这个风化过程中,既有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因降水中吸收了空气中的酸性物质而产生的对岩石的分解,也有地表植被分泌的物质对土壤下的岩石层的分解,还有就是霜冻对土壤形成的冻结和溶解造成的土壤的松动.土壤层的增厚和土壤层的松动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另外,不合理的亓挖也会形成泥石流.有些泥石流是因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也会形成泥石流.如1972年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在一场大雨后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10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使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也很容易产生泥石流.此外还有地震灾害过后经过暴雨或是山洪稀释的大面积山体,也会产生泥石流.
              (1)阅读第②段文字,说说形成泥石流的三个条件.
              (2)根据第③段内容,判断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分别属于哪一种,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
                  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材料二】
                  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将废弃物遗留公路边,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桥就是桥梁,涵就是涵洞)淤塞.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激素
                  ①在古代,人们把青的梨子采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熏香,梨子就会很快变甜变软;采了生的猕猴桃,老人们也会说,把它们跟苹果放在一起,会软得更快.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古人或许是“歪打正着”了.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熏香时能产生一定量的乙烯,从而促进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苹果会不断释放乙烯,也就能促进猕猴桃的软化;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③划伤果树是为了让它自己产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在现代农业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后转化成乙烯,从而产生“激素”效应.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当你听说“激素催熟果实”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黑心农民”的非法操作.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提高作物产量、缩短周期.
                  ④经常看到记者揭露“黑心商贩”用“化学药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变熟的“黑幕”.其实,葡萄和香蕉这样的水果如果完全成熟之后才采摘,就根本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产地把这些果实提前采摘,运送到远方或者保存到另一个季节,拿出来施以乙烯利,让它们从沉睡中醒来,就可以进一步“成熟”.且不管这样得到的水果是否跟在树上成熟的一样美味,这至少让远方的人们或者在不同的季节吃上这些水果.
                  ⑤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会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⑥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植物的激素只对植物才有刺激作用.合理使用植物激素,不仅对生产者有利,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利的--归根结底,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导致商品价格的降低.
                                                                                      (选文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歪打正着”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3)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对消费者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