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
                                                   毕东海
                  ①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均摊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②地球上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地球是由星际尘埃凝聚而成的,在最初阶段,地球是一个寒冷的凝固团,是万有引力和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这些星际尘埃物质紧紧地压缩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后来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蜕变,凝固团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形成我们可以居住的地球.科学家对组成地球的地幔的球粒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5%的水,最多的可达11%.如果当初组成原始地球的陨石,只要有
              1
              800
              是这些球粒陨石的话,那么就足以形成今天的地球水圈.问题是,当初是这样的情形吗?至今没有定论.
                  ③另一种解释是,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水.从今天活火山的研究发现,伴随滚滚浓烟、炽热熔浆的喷发,的确是有大量水蒸汽释放到地球的大气中.在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占75%,数量很大.如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座叫“万烟谷“的火山,在每年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就有6600万吨.自地球诞生至今,不知有多少火山喷发过,其次数也无法统计,喷出来的水汽就更多了.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至少地球上现有水的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火山为什么能喷发水汽?因为地下深处的岩石、岩浆里含有相当丰富的水.火山喷发时熔岩温度高,使岩浆里的水自然蒸发,逸出地球表面.这些水汽到了高空遇到冷气,凝结成水,最终落到地上,形成涓涓水流,进入海洋.据科学家研究,早期地球很热,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表面的温度才降到30℃,此时大气中的水汽有99%降落到地面,地球上才开始有海洋及江河湖泊.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地球上才开始有生物.
                  ④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冰陨石.关于冰陨石不仅美国、西班牙等国有发现,而且在我国也有报道.如1983年我国江苏无锡市就有一块直径50~60厘米的冰陨石从天而降.落到地面的冰陨石比较小,大多在大气层中融化掉了,它们成了大气水蒸汽的重要来源之一.科学家说,这些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一年之中可以使地球获得11亿吨水.
                  ⑤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的三种解释,都有一些事实作为根据,但这三种解释都存在片面性.地球上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节选《青年科学》)
              (1)关于地球上的水资源,科学家们有哪些解释?请简要说明.
              (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冰陨石是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
              B.地球上的水有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
              C.地球水圈就是由地幔中含水的球粒陨石构成的.
              D.选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对水的来源有所定论.
            • 2. 阅读王宁的《话说黄金》,完成下列各题.
                  ①财货之贵,莫过于黄金.
                  ②“金”在西周的典籍里多指铜.《周礼•考工记》记载的“攻金之工”,包括制造削刀的筑氏、制造箭头的冶氏、制造佩剑的桃氏、制造乐钟的凫氏、制造量器的栗氏和制造农具的段氏,他们所用的原料都是铜和锡的合金,也就是青铜.铜可以直接称金,例如,制造镜子的青铜合成比例是“金锡半”,也就是铜与锡各占50%.那时的青铜是十分珍贵的.
                  ③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黄金开始出现,用以铸成货币,价值远远高过青铜,“金”便成为黄金的专称,不再指铜.同时,金又可作一切经过冶炼的金属的总名,因而不得不把黄金之名冠以“黄”字.《说文解字》说:“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蕴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久蕴不生衣”,是说它不易氧化,不生锈,这是它的坚定;“百炼不轻”,是说它不合杂质,高温冶炼也不会折分量,这是它的纯洁;“从革不违”,是说它铸成器皿后不会变形,这是它的刚毅.难怪古人常用“金玉之德”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难怪至今人们还称赞纯洁而刚毅的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④黄金的宝贵性能,足以使它成为五金之长,并被选作货币的原料.东周楚地盛产黄金,楚国的“郢爰”要算是最早的黄金货币了.《汉书》记载:“秦币黄金方寸而重一斤,以镒为名.”这就是后来的金条.然而黄金一旦变成一切市场价格的转换物,它的那些优秀的美德便被人遗忘.它不止能成为美好心灵的象征,还能成为腐蚀灵魂的毒品.
                  ⑤见金而不见人的人,古今皆有之.但是,不为黄金所动的例子,也并不乏见.《韩诗外传》记载:“楚襄王遣使者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欲以为相,庄子辞而不许.”《鲁连子》记载:“秦师围赵而退,平原君以千金欲为鲁连先生寿.连笑日:‘所贵天下士者,为人释难,解人缔结,若即有取,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庄子和鲁仲连的做法,在今天怕要被人耻笑为“迂阔”,然而仔细想来,他们不过是不愿为了一点物质上的收获而舍弃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在得失的评判上,有自己的标准而已.
                  ⑥秦以一镒为一金而重一斤,千金就是一千斤黄金,可称“重币”.这倒使我想起三个与“千金”有关的典故来:吕不韦写成《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叫“一字千金”.淮阴侯韩信为布衣时,人多厌之,曾受餐于漂母,志成之后,投千金以为报答.这叫“一饭千金”.季布为任侠,素有声望,楚人有俗谚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叫“一诺千金”.一字千金者,以学识为贵;一饭千金者,以恩德为贵;一诺千金者,以信义为贵--这是传统的美德,也是古人
              的一种价值观.吕不韦的倨财慢世、淮阴侯的个人功利、季布的偏党侠义,固不能为令人所取;但学识、恩德与信义之可贵,古今应心同此理.可叹的是,为取千金之重币而亵渎学术、背弃恩德、出卖信义的人和事,实难杜绝,这恐怕是纯洁、刚毅而坚定的黄金的悲剧吧!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3日,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简要概括它都有哪些人为的特性.
              (2)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金在西周的典籍里多指铜”一句中“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
            • 3. 阅读说明文《鸟巢》,完成下列各题
                                              鸟 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1)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整体造型--    --    --人文意义
              (2)第一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句中“必不可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维生素A的是非非
                ①有些人一到了晚上光线黯淡的地方,就看不清东西,医学上叫夜盲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症,他们认为“肝主目”,直到现在,有的中国父母在鼓励孩子吃鸡肝、猪肝时,还会说:“吃肝明目.”
                ②经长期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维生素A的活性形态叫视黄醇,视黄醇能变成视黄醛,视黄醛与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感光蛋白结合,形成感光色素.如果缺乏视黄醇,就会影响到感受弱光的色素视紫红质的再生,导致夜盲症.吃肝脏能治疗夜盲症,是因为动物的肝脏碰巧是储存几种维生素的地方,其中就有维生素A.一个动物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足够满足其一两年的需求.所以吃肝脏能治疗夜盲症,不是因为“肝主目”,而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A.如果体内不缺乏维生素A,吃再多的肝脏也不会让你的眼睛变得更明亮.维生素A参与了人体诸多生理功能,除了正常视力,对骨骼生长、生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也很重要.所以缺乏维生素A除了夜盲,还有其他的症状,例如皮肤干燥.
                ③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缺乏它,有可能导致死亡.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历史上,就有北极探险家因为吃了北极熊的肝脏导致维生素A中毒差点死掉的事例.那么,一天摄入多少维生素A合适呢?推荐量是男性每天900微克,女性每天700微克,安全量的上限是每天3000微克,超过了这个量,就有导致肝中毒、畸胎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危险.
                ④维生素A缺乏症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很常见.据估计,全世界5岁以下的儿童大约三分之一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每年有几十万名儿童由于维生素A缺乏症而失明、死亡.所以也不能因为担心维生素A中毒而忽视了补充维生素A.要补充维生素A,有比吃肝脏更安全的方式,例如鸡蛋、牛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但是量又不至于高得离谱.
                ⑤此外,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胡萝卜素有几种,其中转化成维生素A效率最高的是β-胡萝卜素,在油脂中每2微克β-胡萝卜素相当于1微克维生素A.日常饮食中β-胡萝卜素通常不是溶在油里吃的,所以吸收效率较差,但也不像有人说的吸收不了,而是12微克β-胡萝卜素相当于1微克维生素A.这么算下来,吃100克生胡萝卜摄入的β-胡萝卜素的量,相当于841微克维生素A,足以满足一天的需求了.而且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过量的.这是因为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如果维生素A的量够了,就不再转化了.所以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的,如果吃得实在太多,也只是让皮肤暂时变黄色而已,并无害处.
                ⑥除了胡萝卜,还有甘薯、南瓜、菠菜、哈密瓜等蔬菜瓜果也富含胡萝卜素.不幸的是,大米不含胡萝卜素,所以以大米为主食的贫困地区的人口容易得维生素A缺乏症.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人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大米也能产生胡萝卜素,这样的大米从白色变成了金黄色,称为“金大米”.吃金大米,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可以消灭维生素A缺乏症.
                                                                                      (选文有删改)
              (1)文章写了维生素A的哪些“是”与“非”?
              (2)阅读第②段内容,概括说明“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的原因.
              (3)第③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症,但并不是吃得越多眼睛越好.
              B.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
              C.植物中转化成维生素A效率最高的是β-胡萝卜素,并且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不用担心过量,所以吃富含β-胡萝卜素的瓜果蔬菜是补充维生素A较好的选择.
              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让大米生产维生素A,这样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说明方法有    
              (2)请你根据第④段文意理清“粗粮”、“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之间的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
              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4)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哪些是有食品添加剂的?(任举两例)现在你有了怎样的认识?
            • 6. 谁来报告春的消息
                  ①春天是找人喜欢的季节.历代诗人为它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吟唱.这其中就有许多探听春天消息的歌.
                  ②向谁去询问春天的消息呢?
                  ③天文学家观察斗转星移,打听春天的消息.当太阳直射在赤道的时候,就是“立春”了.时间 在每年2月的4日或5日.如果我们查看一下此时的气温资料就会发现,北京2月上旬平均气温为-3.1℃,仍然是河封地冻,哈尔滨的气温就更低了,为-16.9℃;放眼是一片白茫茫的雪野;而广州的气温却已高达14.0℃,已经春暖花开,广州和哈尔滨两地气温相差30.9℃,如果以“立春”时的4日均温来说,它们之间的差别就更大了..由此不难看出,“立春”这样一个全国统一,而且每年都大体相同的日期,不能给出每年各地春天何时到来的确切消息.
                  ④气象学家通过研究大气环流的变化,来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国高空西风环流开始明显变弱.然而在低空,我国广大地区却仍然受着冬季风的控制,仅在华南才出现夏季风的活动.全国各地的气温开始明显回升,降水也有不同程度的些许增加,所以常常说“春雨贵如油”,此时天气的特点是多变.这种环流、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在各地的组合是不一样的.怎样的组合状态才算是春天呢?至今气象学上还没有给出一个简明的回答.因为气象要素都是单项分别测定的.各种气象仪器虽能比较精密地测量当时气象要素的状态,但对于季节的迟早,尚无法直接表示出来.目前做到的,只是依据气温一项对季节进行划分,通常的标准是,当气温回升到候均温(五天为一候)10℃时,就认为春天到了.
                  ⑤然而有人指出,决定季节的并不是气温、降水和风等单个的气象要素,应当寻找更综合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有没有呢?
                  ⑥物候学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可以向梅花、垂柳这些草木,以及鸟兽虫鱼等动物打听春天的消息.因为物候现象所反映的环境动态比较综合,即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气温,还包括光照、降水以及土壤等条件共同作用于生物体的综合结果.而且它不仅反映当时的环境条件,还反映着过去一个时期环境条件的积累.可以说它是大自然向人们提供的一项直接判断季节的综合指标.
                  ⑦在我国古代的物候历上,就是以“草木萌动”、“蛰虫始振”等物候现象作为初春到来的标志.而仲春时节就是唐代诗人韩愈所谓的“百般红紫斗芳菲”了.各种花草之所以姹紫嫣红、争芳斗艳,在诗人看来,是因为“草树知春不久归”,春欲何去,何处追寻?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就发出了“常恨春归无觅处”的感慨.其实,只要我们掌握它的规律.春天还是可以追寻的.以我国来说,春天首先从华南来到人间,然后向北行进,直到黑龙江沿岸.就一个地方来说,春天就是从平原进入山区,从低山走向高山.
              (1)文章告诉我们,人类通过哪些途径询问春天的消息?
              (2)文中第3段中画线部分用北京、哈尔滨、广州三地二月上旬平均气温作比较,是为了说明什么?
              (3)选出下列表述中完全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本文说明了人们根本无法掌握春天到来的规律,只能完全根据经验来感知.
              B.春天到来的时候,天气变化多端,因而各种气象仪器不能精密地测量出当时气象要素的状态,也无法直接表现季节的迟早.
              C.物候现象能比较综合的反映环境的动态,是大自然向人们提供的一项直接判断季节的综合指标.
              D.判断春天是否来临的通常指标是,看气温是否达到10℃.
              (4)本文的语言生动而准确,请从第7段中找到一个例子具体说明其语言准确的特点.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英国《金融时报》解释说,所谓的“夏季诅咒”,是因为在夏季这几个月交易往往极为清淡,加上高管们外出度假,如果出现问题,市场可能会完全失控.
                  ②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个夏天,除了证券市场行情惨淡以外,状况也不断发生,一会闹起了银行“钱荒”拆借利率飙升,一会股市又出现“乌龙指”事件.
                  ③没错,夏天除了飘飘的长裙和迷人的比基尼,更有金融市场的烦心事.
                  ④在2012年的夏天,欧债危机不断扩散让欧盟焦头烂额;2011年夏天,美国遭遇国债违约危机,标普首次下调了美国国债评级;而2009年的夏天更加难熬,雷曼兄弟轰然倒塌,金融海啸一波比一波高;再往前推,1997年的夏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横扫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进入萧条期,一些国家的政局甚至开始混乱.
                  ⑤经济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夏天的高温对股市也存在不利因素.比如台湾学者采用1997到2003年6年间的台湾每日股市和天气数据,研究气温对股市获利的影响.结果发现,摄氏29度是气温对股市收益产生影响的临界值,温度高于29度,获利将会大幅下降
                  ⑥那么夏天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呢?《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与金融》中关于“天气”词条有这样的描述:“天气被看作是很好的外生变量…天气对于评估金融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肯定是有用的.”经济学家们发现,人的情绪和感觉等心理因素在决策判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气因素是金融投资决策的“情绪代理变量”,而情绪才是连接天气与收益回报的真正原因.
                  ⑦经济学家霍华斯和霍夫曼认为,在高温条件下,人们可能变得歇斯底里或异常冷漠.另一位经济学家坎宁安也指出,在过冷或过热的天气中,人们变得不愿意帮助别人.攻击情绪增加将导致更多的冒险性,而冷漠则意味着不愿意承担风险.
                  ⑧正是这些极端的情绪,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紊乱,这也是“夏季诅咒”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1)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说明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3)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4)结合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据专家介绍,高温容易引发情绪障碍,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这被称为“情绪中暑”,又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这种夏季情感障碍的发生,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还与人的出汗多少,以及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专家解释说,因为这时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选自《新华网》)
              ①结合这则新闻和选文内容,概括出现“夏季诅咒”的最重要的原因.
              ②献计献策:为了降低夏季高温对人情绪造成负面情绪的程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3D打印的革命性
                  ①3D打印堪称2012年的一个热词儿.这项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1995年命名的技术,现在终于变得较为易用和大众化.
                  ②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上世纪80年代已有雏形,其学术名称叫快速成型,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被认为是一项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具体地说,人们首先需要通过电脑对实物进行扫描或直接创建一个三维设计图,再通过3D打印机对这个立体原型进行“切片”,一层一层地进行数据记录,然后将原材料按切片数据层层叠加,直到最终成型.
                  ③相对于传统的墨只能打印出平面图形文字,3D打印使用的“墨”是那些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比如树脂、塑料、陶瓷、金属等,因而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就像童话中的“复制机”一般神奇..小到一只耳环,大到体积庞大的工程零件、器具,只要获得了原始的模型数据,3D打印机都能将这些东西精准地复制出来.这将使工厂彻底告别车床、钻头、冲压机、制模机等传统工具,从而转变为一种以3D打印为基础的、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的生产方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刊发题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文章,称3D打印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以目前的发展情况判断,3D打印之后,必将是社会制造的迅猛崛起.
                  ④据报道,国外目前已经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地“打印”出了手枪、自行车、汽车、电控飞行器等物.美国3D打印服务提供商Shapeways首席执行官彼得称,他们去年已经“打印”了75万种产品,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不锈钢、银、陶瓷和玻璃等,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现今,3D打印也应用于珠宝制造和模型制作,在时装业、电影业、建筑业等10多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显示出了十足的魅力,并大大改变了美国制造业的格局,以至于美国《时代周刊》将3D打印产业列为“2012年美国10大增长最快的工业”.其实,众多的3D打印创业者此前早已落户以虚拟经济著称的纽约市,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3D打印还是拉动了当地的萧条经济,为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
                  ⑤3D打印的应用并不止于工业制造,它在医学界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设想一下,如果它用来打印的“墨”是一个个活体细胞,那么,只要获得相关器官的切片数据,该器官就可以被“打印”出来.这并非天方夜谭,在去年举行的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TED)上,美国维克森林再生医学学院博士安东尼就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肾脏模型打印的过程.据他介绍,他们正在进行一个更大胆的试验,直接用打印机在人体伤口上进行修复式“打印”,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医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选自《人民日报》
              (1)请结合2、3两节内容,给“3D打印”下一个定义.
              (2)3D打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行业,本文则重点介绍了3D打印在    领域和    领域的应用情况.
              (3)3D打印有何优点?请分点概括回答.
              (4)第3节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就3D打印技术的健康发展向政府和3D用户各提一条建议.
              材料一:艺术家Joaquin Baldwin近日将其通过3D打印制造出的游戏模型进行出售,版权方《最终幻想》系列生产商Square Enix控诉其侵权,最终3D打印的游戏模型被迫下架.
              材料二:悉尼警方怀疑一帮罗马尼亚罪犯使用3D打印机制造银行自动提款机窃取悉尼居民的资金.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物技术
                  ①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虽然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2000余年.但人们直到最近才开始揭露出其间存在的秘密.
                  ②前不久,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飞,它们都准确地回了家;第二次,这位科学家又到同一地点去放飞,但是这一回却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实验结果,其中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都没有能够飞回来.这个实验表明.鸽子所以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是依靠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来定向的,一旦在翅膀上给它系上一块磁石,就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的“感觉”,而使它迷失了方向.原来鸽子竟是一位掌握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了这种“技术”,使它在千百年中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③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却不在少数呢!
                  ④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4月25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景色.这么众多的蝴蝶,为什么能从四面八方聚在-_.起?据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蝴蝶之间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天线就是头部的-_-对触角.蝴蝾放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得很远,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前去聚会.
                  ⑤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用来探索周围空间,确定探索物的方向和距离,辨别出它是什么.它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人类目前能够制造的同类仪器.蝙蝠喜欢捕食夜蛾,但夜蛾却
              能逃避它的天敌的袭击,因为它的身体上“装设”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⑥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某些深海的鱼类有如一架精确的‘电压、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⑦人们越深入研究,就越来越多地发现多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的奥秘.“生物技术学”这门新兴的科学也就这样诞生了..
                  ⑧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鱼和狩猎工作中,把超声波放出来,使它们自投罗网,.发送与鸟类惊恐时发出的一样的超声波的器具,目前已经出现在飞机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乌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人”,守卫果园和庄稼,惊吓害鸟.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学、电学、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等等“装置”中将能找出如何进一步提高人类制造的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以及如何减少耗费的能量和减小体积的途径.大自然为我们安排下了多好的场所!.
              (1)全文列举了哪几种生物技术?
              (2)第⑤段加点词“时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中“深海中的某些鱼类有如一架精确的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其作用是    
            • 10.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国宝--大熊猫
                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习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了.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②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③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的动物.
                ④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⑤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⑥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现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⑦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选自叶永烈《国宝--大熊猫》,有删节)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    ,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
              (2)理清全文的思路,根据③~④段的内容,把下面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大熊猫的性情与繁殖→大熊猫珍贵的原因
              (3)文中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原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
              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B.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
              要吃15~20公斤竹子.
              C.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
              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
              D.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
              需两年左右时间.
              (5)结合全文内容,请写出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